秦始皇泰山刻石屡屡迁移之谜

2023-12-11 14:02     360kuai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中国封建帝王心中的圣地。古人都认为泰山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而作为天子的皇帝为了表明自己受命于天,都希望通过祭拜泰山来显示自己是真龙天子。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总共有七位帝王曾经登上过泰山,进行过祭拜泰山的封禅仪式。为了纪念登上泰山,帝王们总会留下一些碑刻来,而在这些帝王所留下的碑刻纪念中,最有历史价值的当推第一个登上泰山祭拜的秦始皇所留下的"秦皇泰山刻石"。但正是这块刻石在流传千年之后,竟然被无数次的迁移,从最初的位列泰山之巅,到最后埋没在泰山的荒草瓦砾之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泰山刻石遭到如此的迁移劫数呢?我们还得从泰山刻石本身讲起。

泰山刻石原来是由两部分的石刻所组成。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全国,来到泰山并且登上了泰山的最高峰进行祭天仪式。祭天之后,为了将自己统一全国的功绩昭布后世,秦始皇命人在一块高5尺的大石头上刻字歌颂自己的功德,留下了泰山刻石的上半部分。

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这个昏庸的皇帝为了效法自己的父亲,也开始巡游全国,公元前209年他到达泰山,在秦始皇刻石的字的下边接着刻下了诏书和随从大臣的名字,来歌颂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于是这便是完整的泰山刻石,当时刻字总计有22行,分东、西、南、北四面雕刻。其中前12行144字为秦始皇时所刻,后10行78字为秦二世时期所刻,两次刻字总共222字。

泰山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碑刻,其历史意义重大,同时它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也有极高的地位。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为了更好的统治管理国家,于是对六国的文字进行了整理,推行"书同文",将秦国的小篆作为统一文字。而小篆的产生也为汉字逐渐演化成现今通行的汉字奠定了基础。组织统一各国文字,并对小篆进行系统整理,树立统一标准的是秦相李斯,而据说两次刻石也都是李斯所书写的文字,可以说小篆的创始人来书写歌颂皇帝的碑文,自然是难得的精品,再加上当时的刻石都是皇帝亲临现场的,因此也要求刻字人书法水品特别高超,书写者和刻字者的完美结合,可以说秦泰山刻石代表了秦代小篆的最高水平,在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泰山刻石自刻成之日起便一直矗立在泰山的玉皇顶上,由于没有人注意它的价值,所以直到宋朝为止,泰山刻石可以说是默默无闻。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甲午海战, 邓世昌为啥非要以身殉国 现在才知道真正的原因

提起清朝政府,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恐怕就是晚清时期的腐败无能,和面对列强侵略时的软弱无力。那段时光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最为屈辱的历史。然而当时清朝真的一无是处,没有值得大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