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与曹爽争权的对抗后,司马氏终于取代了曹魏政权(3)

2022-10-06 15:39  360kuai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兄弟随齐王曹芳一同前往洛阳城南拜谒明帝陵,司马懿趁机发动了高平陵事变,开始掌握曹魏的军政大权。但朝中反对司马氏的势力仍然存在,司马懿不得不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地位。司马氏主国政为日后的魏晋禅代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没有司马懿就没有西晋一朝。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接替其父的职位,继续主持曹魏之政。司马炎在祖父辈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魏晋禅代。在高平陵事变中,曹爽无奈放弃抵抗,司马懿很快获得胜利。司马懿掌权后,如何处置曹爽等人成为时局关注的重点。

《晋书》卷一《宣帝纪》载:"既而有司劾黄门张当,并发爽与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党与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诛之。"张当是曹爽安置在宫中的亲信,曾私自出掖庭才人为曹爽的伎人。司马懿将张当作为突破口,以阴谋反叛之罪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司马懿大肆屠戮曹爽集团之后,曹魏中央再无能够与司马氏抗衡的政治势力。这也是司马懿经营家门的第一步。曹爽被诛后,司马懿成为唯一的顾命大臣,权势急剧增长。司马懿于正月发动政变,二月"天子以帝为丞相,奏事不名",十二月"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第二年正月"天子命帝立庙于洛阳"。

一年之内,齐王曹芳以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之礼,立庙于洛阳,权力与地位在曹魏朝中已无人可及。但是,大肆诛戮曹爽等人也给司马懿带来了消极影响,朝中大臣人心惶惶。为了安抚朝中大臣,司马懿对与曹爽案有牵连的其他人采取了宽大处理的方法。鲁芝为大将军曹爽府的司马,政变发生时他率领府中之人出奔曹爽。杨综为主簿,曹爽交权给司马懿时曾予以谏阻。司马懿特意赦免了鲁芝、杨综之罪,不久又任鲁芝为御史中丞,杨综为尚书郎。曹爽的僚属除鲁、杨两人外,还有应璩、王基、郑冲、裴秀、王沉、荀勖等人。司马懿对待曹爽的其他僚属也是如此,先按惯例免官,不久后再重新任用。

裴秀、荀勖等人甚至成为晋朝的开国功臣。司马懿在稳定朝局的同时加紧对曹魏政权的控制,大量起用司马氏集团的人物。高平陵事变时,司徒高柔和太仆王观是重要参与者,分别领曹爽营与曹義营。曹爽被诛后高柔进封为万岁乡侯,王观被赐爵关内侯,任为尚书,加驸马都尉。孙资本已年老逊位,曹爽被诛后被任命为侍中,领中书令。傅嘏、卢毓、王肃等人也与孙资一样,再次被司马懿委以重任。在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一方面大肆杀戮曹爽集团的主要成员,另一方面又安抚曹爽的僚属,对曹爽集团进行了分化瓦解。同时大量起用司马氏集团的人物,将他们置以曹魏中央重要的权力职位。这样,司马懿将曹魏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