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宣宗皇帝朱瞻基英年早逝,此时他的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主少国疑,所以宣宗在遗诏里把国政交付给母亲张太后。张太后政治经验老到,她曾亲历公公燕王朱棣靖难之役、辅佐丈夫仁宗守护皇太子之位。她的丈夫明仁宗去世后,儿子宣宗皇帝登极,宣德遇到军国大事都和母亲一起商量,因此不仅宣德,整个朝廷对张太后丰富的政治经验都很信服。这时朝臣们建议张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但她以不合祖制为由拒绝。
张太皇太后虽然拒绝了大臣们垂帘听政的建议,也不主动插手政事,但朝廷每天都要把朝政汇报给她,朝政的最高裁判权仍然牢牢抓在她的手里。因此明朝最高权力由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在幕后把持,贤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在前朝主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明朝社会朝着繁荣稳定的轨道平稳发展。
正统六年,英宗已经十五岁,在古代属于成年了,而上了年纪的张太皇太后这时也逐渐感到体力不支,于是开始给还政给孙子做准备了。古人云"成家立业",在中国社会,结婚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人成年且承担起责任的标志。因此,在英宗十五岁这年,张太皇太后给礼部尚书下了一道敕谕,要求朝廷要开始着手为皇帝挑选皇后,准备皇帝的大婚了,太后还特意强调自己会亲自察看候选淑女。由于具体的选后事宜往往由内廷宦官承担,张太皇太后又特别给负责选婚的太监洪保下了道谕旨,对皇后的家庭、年龄、外貌、身材和性格等做了相关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