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清军入关以后,吴三桂依然公开打出"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吾将奉太子即位"、"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备迎候东宫"等口号。
因此,檄文一经发布极具煽动性,先后有总督、巡抚、总兵等地方大员26人响应吴三桂,其中多达20人为明朝降清将领。
然而,吴三桂后来的所作所为却逐渐暴露出他的真面目。在檄文中,吴三桂曾明确表示"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建元周启",但打着拥立朱三太子旗号的吴三桂却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自立为帝,推翻了自己的说辞,而吴三桂的称帝,也恰恰是吴军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让天下人终于看清了吴三桂的真面目,即便他内心从未把自己当做清朝臣属,但他的蛰伏也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而清朝从维护政权法理的角度出发,也极力掩盖真相,顺治朝时称"遣人招降吴三桂,三桂不从",到了康熙朝就变成了"逆贼吴三桂,值明季闯贼之变,委身从贼,穷蹙来归"了。
可见,任何时候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