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曾被称为"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在应召入京都修《元史》时,还很兴奋地赋诗抒发抱负,"幸逢昌期勿自弃,愿更努力修嘉名。"
高启的诗集
只不过第二年他的想法就变了,但是他的悲剧就在于很多人辞官走了,而他却没能决然而去,最后因文而触怒朱元璋,竟然被腰斩于市,年仅三十九岁。
和他差不多同时间入京的,王彝、高逊、张简、杜寅、 陈基、谢徽、张孟兼、胡翰、陶凯、朱右等人,虽然在《元史》修成之后,被委以官职,但都因为忍受不了官场严苛环境弃官而去。
比如曾被称为"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在应召入京都修《元史》时,还很兴奋地赋诗抒发抱负,"幸逢昌期勿自弃,愿更努力修嘉名。"
高启的诗集
只不过第二年他的想法就变了,但是他的悲剧就在于很多人辞官走了,而他却没能决然而去,最后因文而触怒朱元璋,竟然被腰斩于市,年仅三十九岁。
和他差不多同时间入京的,王彝、高逊、张简、杜寅、 陈基、谢徽、张孟兼、胡翰、陶凯、朱右等人,虽然在《元史》修成之后,被委以官职,但都因为忍受不了官场严苛环境弃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