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谥号还有二个字或三个字的。如赵孝成王、楚考烈王、孝武帝、孝文帝。三个字的谥号则很少见,如春秋时的卫武公谥号为睿武圣公、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的谥号为高贵乡公。前文已述,不仅皇帝有谥号,高官大臣也有谥号,但却一般只有两个字。如诸葛亮的谥号为"忠武",欧阳修的谥号为"文忠",岳飞的谥号为"武穆"。另外,有些人的谥号并不是朝廷赐予的,而是其亲友私自加给的,这叫私谥。像晋代陶渊明死后,颜延年便加给他一个"靖节征士"。
《桃花源记》--陶渊明
令人意外的是,也有一个没有谥号的霸道皇帝--秦始皇。史载始皇帝曰,"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虽然秦始皇废除了自春秋时代就流行的谥法,但到了西汉时期谥法又被恢复了。此外,西汉皇帝不仅有谥号还有庙号。所谓庙号,即是帝王驾崩后,王朝要为其专门建造用于祭祀和供奉的祠堂,子孙供奉他时所称呼的名号。严格来说,庙号只有两个字-"祖"和"宗"。可是,这个称呼并不是随便给的。通俗来说,即是开国称祖,守成称宗,即"祖有功而宗有德"。当然也有例外的,如汉朝中兴帝王汉世祖刘秀、明成祖朱棣、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四人。
注:光武帝刘秀虽然是刘氏后裔,但是实际上刘秀却开辟了一个新的王朝。明成祖朱棣庙号本为"太宗",后来嘉靖继位后才将其改为"世祖"。因为嘉靖是明武宗的弟弟,属于兄终弟及而得位。为了让生父入太庙来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嘉靖帝才将明太宗改为明世祖。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故称"祖"。康熙是雍正学习嘉靖"立二祖"的做法,但是康熙为"祖"却是实至名归。对内:康熙为满清统治中国创立了一套完善的政治体系;对外,康熙平定三藩叛乱、收回台湾、击败准噶尔、收回雅克萨地区的治权。所以,当时清廷认为康熙"名为守成,实为开创",故而为"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