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鉴于前朝宦官专政的恶劣后果,严格限制宦官的权力。
"太祖既定江左,鉴前代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稍称备员矣。然定制: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廷。尝镌铁牌置宫中,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即日斥还乡。"
明成祖即位后,开始信任宦官,不仅给以出使、专征、监军之权,而且成立"东厂"特务机构,由此开了宦官干政之端。"文皇以为忠于己,而狗儿辈复以军工得幸,即位后遂多所委任。……,八年,都督谭青营内有内官王安等。"明代宦官有所谓的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掌奏章机要,历来由皇帝心腹宦诗担任。
宣宗即位后,司礼监虽有"批红"的大权,但一直处于宣宗的严厉监视下。英宗九岁即位处理不了政事,王振利用皇帝的信任,不仅逐渐掌握代替皇帝"批红"的权力,有时甚至利用职权之便擅自改动内阁的票拟,还盗走了太祖立下的铁牌,"英宗正统七年冬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太监王振益无所惮。……,上铸:'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八字,在宫门内,宣德时尚存,至振,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