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蒙古族一直保持着原始落后的放牧生活,清朝皇帝禁止他们建造房屋,将他们的视线困在草原之上,永远只能做井底之蛙,让他们三百年都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在思想上,清朝皇帝运用藏传佛教愚化蒙古人。康熙之后,清朝政府大兴土木,在蒙古大建寺庙,并且对于出家的喇嘛们政策优待,不仅可以免除兵役、徭役还可以免除赋税。迫于生计的蒙古族男子们纷纷前往寺庙出家,吃斋念佛成为了这些主要战斗力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长此以往,蒙古男人身上的血性渐渐没有了,最严重的是大量充当劳动力的男子遁入空门,女人们都找不到丈夫,整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都成了问题。所以后来很多学者将蒙古人从血性到文弱的变化归功于喇嘛教,但是对于当时落后的蒙古来说,喇嘛教为他们带来了文字,消除了他们自成吉思汗时代以来的侵略性,对于蒙古人来说不一定尽是坏事。
所以,蒙古民族的衰弱并非全是喇嘛教的责任,而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大潮之下,这个民族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沉痛的过程。满清政府坚持了三百年的愚化政策十分高明,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化解了这个民族的战斗力,让这个民族自上而下沉浸在虚无缥缈的往生梦想之中,敲碎了这只草原狼王的尖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