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辞官归老之后回到家乡,和当地县令相比较,谁的权利更大?

2024-01-30 10:02     360kuai

古代万人之上,享有最崇高地位的人就是皇帝们了,古代王朝众多,更迭频繁,但不管皇帝是谁,绝对都是需要一批臣子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的。古代选拔大臣们,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最早的推举制,由一个地区内最贤明的人推选他所认为的良才,国家便采纳这些人入朝为官。后来,这样的制度暴露出极大的弊端,那就是推举人会带着私心,导致众多入朝为官的都是一些关系分子,于是来到了魏晋时期,门第士族观念得到了极大的膨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普通人之间和豪门望族的距离越发遥远,国家也由此不断衰微。于是在隋朝之后,隋文帝创新性地采用了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此后经过历代帝王的完善,尤其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就算是平凡毫无背景的人,在埋头苦学练就一身才学之后,也能靠着自己的能力光耀门楣。

可惜在明清开始,科举制度渐渐变得古板起来,尤其在程朱学说大兴后,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也都变成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的格式要求简直是扼杀了一众学子的创造力,科举制度也在清朝末年得以废除,直到现代,尽管考试依旧是主流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内容形式都有了极大的改变。

而古代的科举制度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能当上丞相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人到中年,奋斗半生后,才有可能迎来封官进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一个朝堂,丞相之位最多就两人担当,要是丞相没有犯下大错误的话,那么几乎也不可能被罢黜,这也导致了有可能丞相都还在,结果皇帝们已经去世的情况。其实丞相们由于直面皇帝,也是承受怒火最多的人,稍有不顺心,尤其在做出欺上瞒下的事情后,等待他们的往往也都是极其凄惨的下场。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明朝的张居正,死后连封号都被夺去,还遭遇了抄家,险些还被掘坟鞭尸,可见丞相确实是一件高危职业。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