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非常的谦卑谨慎,甚至受了奇耻大辱,都不发作,更别说居功自傲了。就比如说他父亲的坟墓被朝廷中的宦官派人给挖了,他都没有发作,那个时候他正在抵御吐蕃的进攻,等到他入朝之后,皇帝亲自给他说明了此事,但是他流着泪说到,自己长期带兵,而且自己的部下也会出现一些损坏他人坟墓的行为,所以这件事情是上天对他的惩罚。由此可见此人非常的能忍。
他的谦恭还体现在下面这件事情上,那就是拒绝了皇帝给他的封号,这个皇帝是他侍奉的最后一带皇帝,也就是唐德宗。但是唐德宗想要给他册封一个名号,但是他拒绝了。册封的这个名号就是当初建国皇帝李渊为李世民册封的"尚书令"。因为李世民的功劳很大,所以才被册封了这个名号。这个名号相当于是朝廷的主事人,仅仅比皇帝低一点,要说按照功劳,这个名号郭子仪当之无愧,毕竟是他将整个唐朝救活的。但是这个名号却有着其他特殊的意义。
首先我们知道,李世民是唐代的皇帝之一,但是这个人是篡权上位的,而且在他上位之前,就有这个名号,巧合的是德宗皇帝在上位之前,也曾经做过尚书令,这样看来,这个名号有着很深的政治隐晦,那就是,有了这个名号之后,就可以从这个位置登到皇位之上。郭子仪也深知这个道理,而且那个时候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正想着如何安享晚年,但是突然出现这么大的岔子,着实将他吓了一跳。于是他即刻拒绝了皇帝这个"好意",给出的理由就是:太宗皇帝当过这个官,自己是不能去的。德宗皇帝也就放弃了。
毫无疑问,郭子仪的这一举动绝对是明智之举,首先就是德宗皇帝到底是不是真心给他这个官位呢?或许这可能是一种试探,但是不管目的是怎么样,他的拒绝都是非常明智的,后来他能得到善终,也全是因为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其实无论是哪个朝代,人都要懂得进退之道,否则就会会陷入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