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太素当上了监察御史,跟其他同事一样,"通掌弹劾及建言"。可是此人有个臭毛病,写文章喜欢引经据典,铺垫繁琐,唠唠叨叨,就差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讲起了。朱元璋身为大明皇帝,平时一大堆事情要忙着处理,哪有空听他讲那么多典故古人?
洪武八年(1375年)十二月,茹太素又想到了许多好点子,他泼墨挥毫,在家写了一篇洋洋洒洒多达1.7万字的"万言书",送上皇帝案头。朱元璋一看,嚯!这小子又来了!他懒得自己看奏章,就让中书郎王敏站在一旁念。
为这事,朱元璋差点下令杀了茹太素,还好宋濂从旁劝阻,说茹太素也是尽自己一份责任罢了,皇上你广开言路,就别跟这家伙计较了。朱元璋这才平息怒火,又拿了茹太素的奏章来仔细看,发现虽然前面1.65万字都是废话,但后面写的5条建言内容还是可用的。
朱元璋发了这通脾气之后,其他大臣也学乖了,不敢再长篇大论,尽量写得精简,方便朱元璋看。这个故事起码告诉我们,老板的时间很宝贵,做事必须又好又精,少扯些没用的,简单直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