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幸存的人民公社:如今景象震撼国人(2)

2024-06-14 08:22  搜狐网

万般无奈,雷金河只好于1982年11月30日,召开全社社员大会,在传达党中央要求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的指示后,组织全体社员讨论,公决何去何从?结果除二三户之外,大家反对分田到户,坚持集体化道路,坚决反对撤消人民公社。于是,每家派代表在“不分家”协议上签上名字,全社3055户代表摁上了鲜红的手印,强烈要求保留人民公社。

雷金河压力巨大,心急如焚。但他也是老革命,早在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是河北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大家管他叫“老坚决”,真也恰如其分。投身革命就“坚决”,打鬼子很“坚决”,解放战争当游击队长更“坚决”,现在坚守人民公社成了“老坚决”。他拿着全社3055户摁上了鲜红的手印的“不分家”协议,四处奔波。据说,还进京找过当年老首长、老领导彭真、吕正操,求情帮忙,保留周家庄人民公社。只是他们也含糊其词,让雷金河“再观察一下”。 “老坚决”无可奈何,就向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省长的李尔重同志正式提出保证:“今年不分包到户,如果干一年,我们没有其他公社好,那我们就将地分了。”

李尔重《送别老友雷金河》证实:“他问了一些领导人,都不敢明确表态。不得已,他向河北省委领导正式提出保证:不分包到户,社员的收入可以高于分包到户的农民。

即使明年颗粒不收,每人可得500元,600斤粮。钱在银行里,粮在仓库里。”金河同志说。

好在,李尔重大胆同意他“先试一年”。就这样,周家庄人民公社保存下来了。

全国54000个人民公社,废除了53999个,唯独周家庄就保留了下来,成了“全国仅存的人民公社”,“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那么,周家庄这一“最后的人民公社”经过改开后40年的历史考验,40年的实践检验,结果又如何?

同全国的“分田到户”,或“包产到户”相比,究竟哪个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

二、中国农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40年来,周家庄人民公社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乘风破浪,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集体经济的体制优势,不断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社办企业,实现种植规模化、农业科技化的生态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成了中国农村发展的一朵奇葩,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农村大地,

盘点40年,“最后的人民公社”交出的是一份最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