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古代规矩,皇宫里只能有两个成年男人,一个是皇帝,另一个是太子。皇子们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基本就要被封为亲王(清朝例外)而到自己的封地去呆着,这就是"就藩"或"就封"。
宋太宗赵光义早早把大儿子赵德崇封为卫王、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但早早封王,而且还把赵德崇改名为赵元佐。
被封王改名那一天起,赵老大就知道自己跟皇位无缘了--所谓"元佐",也就是给弟弟打工。这赵老大气得发疯,而且后来真的疯了:"廷美死,元佐遂发狂,至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
老大赵元佐继位的可能性为零,那么谁跟父皇的关系最近,谁就有可能继位。赵光义迟迟不封赵元俨为王,其用意满朝文武都知道:有可能继位的,除了被宋太祖赵匡胤赏识的老三赵德昌(太祖爱之,育于宫中。尝登万岁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抚而问曰:"天子好作否?"),就是老八赵元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