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此人地位不亚徐晃,战斗值直逼文丑?曹操袁绍命运因他改变!(2)

2024-03-14 14:03     360kuai

其二,《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却是这样记载:(袁绍)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这里,张郃投降曹操纯粹是主动行为,是基于官渡战场的形势发生逆转而主观能动性地选择即将胜利的一方。特别是张郃、高览接受袁绍的军令去攻打曹操留守大本营的曹洪时,一听说淳于琼在乌巢被曹操攻破,就直接在阵前归降,从而酿成袁绍大军的大溃败。因而,淳于琼战败在先,张郃等人叛变在后,袁绍只得溃败。

其三,《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却是如此记载: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降。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馀众伪降,尽坑之。此文,张郃投降曹操简直是有预谋,是事先就计划要背叛袁绍而投奔曹操,正好借袁绍派张郃、高览去攻打曹操大本营之良机,将带兵攻打更改为率兵投降。尤其是曹操亲自带步骑五千兵去夜袭距离袁绍军营四十里的囤粮基地乌巢还未回到自己军营,就碰到张郃及高览带兵来归顺。于是,张郃未知乌巢被攻破的情况下,就事先要带兵归顺曹操,以致影响到袁绍在官渡之战的全线崩溃。

在官渡之战期间,特别是在袁绍曹操僵持阶段,袁绍在乌巢粮草被烧及淳于琼被杀,如同被斩断一臂,还不至于导致官渡之战的失利。袁绍派轻骑救乌巢不及,再加上重兵久攻曹营不下,对张郃而言,投与不投大势已去,回与不回都是死路一条。然而袁绍部将张郃、高览等人,不管是保命投降,还是阵前归降,甚至是主动归顺。总而言之,结果是投降曹操,有如被致命一击,彻底击垮袁绍大军,从而招致官渡之战的失败。

笔者按:取舍,指采取或舍弃;也指选择。取,是一种领悟;舍,更是一种智慧。为此,取舍,是有志之人的一种精神。在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特别是在袁绍占优势的情况下,作为袁绍的一员部将的张郃,仍然选择投降曹操,从而造成袁绍大败,造就曹操大胜,一举扭转官渡的局势。正所谓: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