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李恪当不了太子的原因有哪些?这点是他的致命伤(3)

2022-12-17 11:19     360kuai

但之前说过唐太宗这个人在立储方面摇摆不定,一会中意小儿子,一会又中意其他儿子,这种操作让一些皇子生出了不轨的心思,吴王李恪也不例外。在晋王李治当了几年太子后,唐太宗认为李治性格柔弱,不能当一个合格的皇帝,于是想立吴王李恪为皇太子。在唐太宗的谋划下,吴王李恪逐渐进入了朝堂的视野中。但长孙无忌一直对吴王李恪怀有戒心,看到这种情况后便立刻向唐太宗进谏,希望他不要改立太子。之后唐太宗也起了疑心,就询问长孙无忌原因。

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这样说,"公岂以非己之甥邪?且恪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意思说你是因为吴王李恪不是你的外甥,所以你不想让吴王李恪当皇太子。但长孙无忌这个人比较狡诈,就给唐太宗解释说晋王李治比较仁孝,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况且太子是储君,不能随意变动。这才让唐太宗打消了念头,但这件事也让长孙无忌彻底记恨上了吴王李恪。

在唐太宗去世后,晋王李治登基成了皇帝。而吴王李恪也安静地在封地里当王爷,不在掺和当皇帝的事了。可长孙无忌不会放过他,开始了针对吴王李恪的谋划。公元653年,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谋反,房遗爱被抓后为了活命便顺着长孙无忌的心意诬告吴王李恪谋反。在这种情况下,吴王李恪被废除爵位,幽禁到皇宫之中。之后唐高宗想要为吴王李恪求情,但此时长孙无忌权势滔天根本不可能饶恕吴王李恪。于是吴王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仅三十四岁,他的子女也被流放岭南。

其实当时朝廷上都知道吴王李恪谋反的案件存在着诸多疑点,但是碍于长孙无忌的权势,于是便默认了这场冤案。直到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后,才真正平反了这场冤案。当时唐中宗为了振兴皇室,于是便赦免吴王李恪的家族,让吴王李恪的子孙继承亲王的爵位。至此,吴王李恪冤案才就此结束。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