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再来看看李善长是怎么做的。胡惟庸想谋反,派人劝说李善长加入。李善长听说后,大惊道,你们这是干啥?稍不慎重,就是要诛九族的。李善长没有答应。但是他也没有把这事告诉朱元璋。后来,胡惟庸又多次派人劝说李善长,李善长说,我已老了,等我死了以后,你们好自为之吧。他还是没有参加,但依然没有告诉朱元璋。他没有告诉朱元璋,就说明他对朱元璋不忠,而且显示出他在观望中,想着静观不动,若是胡惟庸胜了,就加入胡惟庸的集团。这显然是朱元璋没办法接受的。
第二,萧何行为收缩,善于避祸;李善长则恃宠自纵,目空一切。
刘邦在前线打仗的时候,后方让萧何治理。后来,又让萧何担任宰相之职。萧何因为办事公正,品德高尚,得到文武大臣及民间百姓的一致认可,享有崇高威望。但是萧何知道,除了"功高盖主"外,还有一句话叫"德高盖主"。为什么呢?因为"天下有德者居之"。你品德太高,获得百姓拥护,皇帝自然忌惮你。雍正继位以后,看见曾经和他争位的八皇子胤禩穿着朴素上朝,就对他很生气,认为他这是还在想着"收买人心"。萧何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故意地做了一些贪污的事情,让刘邦斥责他。这就叫做"自污",目的是显示皇帝的正确。
(朱元璋)
而李善长不是这样做的。朱元璋当皇帝后,封李善长为左丞相,成为百官之首,很多事情让他处理。可是,他在朝中却极力树立自己的权威,对手下的大臣们非常严格,让大臣们害怕他。当朱元璋生病,让他处理朝政的时候,他都自作主张处理事情,不去向朱元璋汇报,也不去问候朱元璋的病情。他没想过,他的一切都是朱元璋赐予的,应该时时对朱元璋感恩戴德。因此朱元璋对他很不满。
当然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李善长虽然对朱元璋没有萧何对刘邦那样忠心,但是,实际上,他也并没有什么大罪。但是对忌惮功臣的朱元璋来说,李善长这种人却是不能容忍的。朱元璋所需要的,只能是对他忠心耿耿的奴才。所以,他坚持认为李善长的罪很大,最后把年迈的李善长,以及李善长家一家老小70多人全部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