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帮助清政府度过极大的危机, 多活了50年!

2021-04-12 20:18  360kuai

提要:清朝末年,由于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终于暴露无遗,欧美列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紧闭的大门,甚至连曾经的小弟日本开始了掠夺行为。在这段时期里,清政府依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讨好侵略国,用慈禧的话来说,就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然而,不平等条约只会让清朝积重难返,难以为继下去。除了我们今天要说到的《天津条约》里的一条,对清政府而言是利大于弊。

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令清军再度尝到失败的滋味,战胜国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下不平等条约。其中,跟英国签下的《中英通商章程》里有这么一条:"海关聘用英人。"意思便是,清政府不仅要开放通商口岸,为了方便管理,还需要建立海关组织。但是大家伙对清政府的官员实在是不信任,凡事得由他们的人做主,便要英国人来担当海关机构的领导者,监督一切活动的进行。

英国人的帮助下,清朝时期的中国海关竟然还成为了最廉洁的部门。1859年,不到25岁的年轻小伙子赫德从英国驻广州领事馆调任清朝总理衙门的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领导的部门是清政府为了适应《天津条约》新建立的,专门负责外国商船的稽查征税活动。在此之前,清政府的海关可是腐败的很,后人称之为"旧关"、"常关"的组织管理范围被迫缩小,只允许管理国内民船贸易。新旧比较一下,便能够看出孰优孰劣了。"新关"工作效率高,不论是"洋员"或是"华员",都能清廉自守。"常关"则懒散草率,贪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