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竹子”为何能长盛不衰

2021-07-16 12:16     历史大学堂

竹子,没有梅花孤傲,没有兰花幽芳,没有菊花淡雅,却和它们并称"四君子"。它不但可塑性强,用途多样,又品性坚毅,挺拔有节,集生活实用和精神境界于一身。竹子虚实结合的特殊性,使它在传统文化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生活之实《说文解字》称:"竹,冬生草也。"竹子,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有超过1200多个品种,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通过地下横长的竹鞭成簇生长,破土之后,它在春季的生长旺季,茎杆每小时能长1至4cm,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

在衣食住行中,竹子随处可见。秦汉民间防水用的竹斗笠和竹鞋面世了,爱美的小姐姐用竹簪、竹蓖箕、竹箍打扮自已。清嘉庆年间,进士吴清鹏曾著《竹汗衫》曰:"断竹续竹无寸长,千丝万丝网在纲。穿成宛比珍珠琲,著处俄生鳞甲光。"说明当时夏季流行穿竹衣。

享用美食,少不了轻便美观的竹筷。而笋是竹的幼芽,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可以做成笋干、笋丝、笋衣、腌笋等,清脆爽口,鲜美醇香。生长于竹林中的竹荪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的效用,人称"菌中皇后",自古就是皇室贡品,被列为"草八珍"之一。

明朝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中认为:"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江南园林中,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翠玲珑"、留园的"碧梧栖凤"、个园的"春山"等,无不以竹造景,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完美结合。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