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打魏国呢?双方和平相处不好吗?
关于这个问题,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曾经表达过自己的心迹,他认为,蜀国只有一州之地,想要和坐拥九个州土地的魏国抗衡,就必须尽快北伐,尽最大可能占据领土上的优势。否则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和蜀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将拉得更大,蜀国的灭亡将会是迟早的事情。
诸葛亮曾说:"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意思是说:我现在伐魏,是以弱对强,胜算不高。但如果不进行北伐,蜀国迟早也要灭亡。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集中力量对魏国发起一次进攻,争取获胜换回一些优势。
这句话总体概括了诸葛亮当时的心态。他打出来"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的旗号,以一种近似穷兵黩武的方式连年对曹魏发起北伐,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他死了,蜀汉将没有人再可以和魏国周旋,到时候只能面临灭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