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只到过万只,近亲繁殖的朱鹮为何没有走向灭绝,反而越来越多

2023-11-06 11:48  今日头条

朱鹮数量突破1万只,从濒危到成功复苏:朱鹮是一种稀有的鸟类,曾经在1964年至1981年间被认为已经野生灭绝。然而在1981年,我国发现了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并开始了保护工作。

经过42年的努力,朱鹮的数量在2023年突破了1万只大关,成为濒危物种成功保护的典范。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体型和大小与白鹭相似,但其羽毛略泛红色,嘴巴向下弯曲。它喜欢栖息于温带湿地的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由于数量稀少,朱鹮被誉为鸟类中的"东方宝石"和"吉祥之鸟",并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

据古生物考古发现,类似朱鹮的鸟类在6000万年前就存在,曾经在全球广泛分布。然而,在过去的百余年里,朱鹮在我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等地逐渐走向灭绝。直到1981年,我国科考人员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这也成为了全球仅存的7只。

自此以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对朱鹮的保护倍加重视,并开始了拯救和种群复苏的行动。经过42年的努力保护和培育,朱鹮的数量从孤羽七只逆袭至今已经突破1万只,由极危下调为濒危,堪称"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对于朱鹮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专家们提出了一些解释。首先,朱鹮的数量在濒临灭绝时只有7只,虽然接近灭绝的边缘,但仍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此外,采取了多种措施避免了近亲繁殖,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遗传性疾病或导致灭绝的风险。同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对栖息地的恢复和改善,以及对非法捕猎和买卖的打击,都为朱鹮的种群复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然而,朱鹮的成功保护并非易事。在曾经存在过朱鹮的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等国家,尽管也曾做出努力,但未能成功挽救朱鹮的命运,只有我国取得了这一成就。这背后离不开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高度重视和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朱鹮数量突破1万只,不仅是一种生物多样性的胜利,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成功案例。这一成就将进一步激励我们继续努力,保护和拯救更多濒危物种,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态环境。朱鹮,这种喜欢群居的鸟类曾濒临灭绝。现如今,尽管全球朱鹮数量已经破万,但其血缘关系依然过于亲近,繁殖能力相对较弱,生存环境也不如其他鸟类适应。

为了拯救朱鹮并促进其种群发展,生物学家们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他们在动物园进行科学养殖,通过编制号码、选择血缘关系较远的个体进行繁殖来规避近亲繁殖的现象。

此外,他们还对朱鹮进行野外驯化放飞,利用不同的生态环境来促进其基因多样性。为了扩大基因差异性,还将不同地点的朱鹮进行配对繁殖。

同时,我国还展开了"朱鹮外交",向日本和韩国赠送多对朱鹮,使其在这两个国家也发展到了数百只。经过多年的保护工作,朱鹮数量已经超过10000只,这意味着我们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朱鹮仍然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需要我们人类的持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