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天之怒
朱元璋大怒,于是千万官员遭殃。一时间如同黑云压城,众人惊恐不已。这时,唯恐被波及的众人一个个缩起身子,争着当鹌鹑。城门失火,谁都不想做那个池鱼。
而郑士利却十分胆大,一心上书,想为无辜牵扯其中的郑士元打抱不平。趁着洪武九年皇帝广集谏言的机会,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为此案辩白。奏章写成后,朱元璋见了上书后不但没听进去,反而大为生气。认为这贪污案和郑士利必有后台指使,以企图颠覆他的天下。
于是两兄弟都罚作终身苦役,而受空印案牵连的人也依旧流放的流放,斩首的斩首。牵扯空印案的确实不乏清官、好官,但是生杀大权只掌握在朱元璋的手中,他若不醒悟,没人能改变最后的结果。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朝短短数十年而亡,私以为朱元璋并没有开一个好头。他太过谨慎,太过算计,太想把这个王朝建立成乌托邦,太想让朝野上下都变成一座精密运转的机器。可是他算漏了人心,并不是人人都有他那样高的执行力。
人一世,短短百年,不妨退一步,让一步,一切都会与当初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