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今日首映,杨振宁回忆与爱因斯坦的交谈,说对方是他最崇拜的人(2)

2024-01-25 13:22     中国教育电视台

制作团队深入调研了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学术资料馆中22000余份珍贵史料,包括杨振宁自1944年起发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等,这些珍贵史料大部分从未公开过。制作团队还从瑞典和美国获得杨振宁1957年被授予诺贝尔奖的丰富画面,以及杨振宁的部分讲座视频、与费米等其他著名物理学家的通信等。

纪录片还包含了大量杨振宁亲自拍摄的影像--他当时甚至专门学习过摄影课程。在这些首次公开的影像中,有杨振宁的家庭成员,也有他开会时拍摄的物理学同行--狄拉克、海森堡、惠勒等。

制作团队沿着杨振宁先生的足迹,在清华、普林斯顿、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多地探访拍摄,并采访了多位熟悉杨振宁工作生活的科学家和亲朋好友、故交同事。

纪录⽚运⽤多种创作方式,结合先进的特效动画和场景再现技术,生动地还原杨振宁在历史沧桑巨变之下的科学百年之路。片中"讲述"了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以及对杨振宁产生过决定性影响的关键经历--杨振宁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本人天赋异禀,也源于他非典型的成长环境和罕见的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给杨振宁先生准备过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充满科幻感的黑色立方体,四个侧面分别是他在场论、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物理学四大领域共13项重要贡献。其中,宇称不守恒与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科学界公认的杨振宁最具突破性也最具代表性的成就。

而在杨振宁自己看来,"我想我的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的⾃信⼼增加了,这恐怕是我⼀生最重要的贡献。"

杨振宁的领袖才能不限于领导物理学研究机构,他还推动了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杨振宁在2003年回到他度过童年时光的清华园,并于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杨振宁曾形容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圆。这个圆形轨迹,始于近现代中国多舛的命运,始于他在中国的成长经历,跨越太平洋,跨越历史风云,在耄耋之年完美回归。

纪录片出品人表示,杨振宁先生一生家国情怀深植于心,帮助提携后学,引进一流人才,不遗余力地促进中国科学进步。正如片中引用的《知识分子》一篇评论文章,"杨振宁是跨世纪的伟大的物理学家,一百年来不变的,是他对科学的热爱、追求与提倡,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