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上市,健身界“谷歌”是如何炼成的?

2023-07-17 18:00     观察者网

7月12日,成立第九年的Keep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这家"互联网+运动健身"模式的代表性企业不仅实现了上市这个阶段性目标,更是成为港交所近两年来第一家挂牌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

挂牌首日,Keep最高涨至32港元,盘中涨幅超10%,市值近170亿港元,最终收报29港元。

尽管这家拥有3亿用户的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但上市首日的行情上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Keep未来经营状态的信心,核心原因主要在于其正处在一条充满无限可能的朝阳赛道的同时,凭借着内容护城河走出了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

三年用户破亿,Keep是如何养成的?

近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一片火热的上半场,也经历了增量饱和后存量厮杀的下半场,对于Keep所在的互联网+体育赛道也不例外,而Keep不仅历经潮起潮落,还能走出自己的商业闭环,其产品和用户思维功不可没。

在2014年Keep成立时,中国正经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初期,人均GDP更是超越了8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运动健身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增长潜力。

而反观这个时间窗口,互联网上健身内容的供给上可谓严重匮乏,绝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想要系统性地获得健身建议基本只能通过昂贵的线下私教。

Keep创始人王宁正是从自己减肥的经历中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痛点,凭借着APP和持续更新的免费训练课程,Keep APP上线后一炮而红,105天用户破百万,两年用户破8000万,三年用户破亿,成为了国内首个破亿用户的运动APP。

借助先发优势,Keep不断扩展自己的课程品类,在给了用户更多选择的同时保持住了自身课程的专业度和连贯性,同时,Keep的打卡功能也提升了用户的黏性,形成了内容护城河。

而随着2018年起互联网进入下半场,Keep也开启了自己的商业化闭环,陆续推出了智能手环、动感单车、瑜伽垫等健身产品。

截至2022年底,Keep一共卖出了22.2万台跑步机,19.4万辆动感单车,60万根智能跳绳。不仅如此,Keep更是2022年中国最大的瑜伽垫品牌,市场份额为18.3%,动感单车的销量也是行业第一,这些都是内容生态价值的天然延伸。

2018年开始打造虚拟赛制+奖牌的玩法,则是基于健身小白觉得长时间健身枯燥且没有反馈的痛点,通过奖励机制实现了实现用户从练习-分享-得到反馈-再练习的良性循环。

而随着2020年带来的线上健身红利,Keep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边界,形成了课程-硬件-服务的商业闭环。

而在中国,2022年的居家红利则让刘畊宏的一夜爆火,一度风头无两,互联网上遍地的刘畊宏女孩,反而成为了Keep的放大器。

当刘畊宏带动的越来越多的健身小白入坑时,Keep多年沉淀的专业解决方案反而是用户想要进一步健身的首选。

招股书披露,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月均锻炼次数分别为4.3次、5.0次、4.1次及4.8次。

9年以来,Keep始终抓住用户需求和痛点,无论是最初的系统性健身笔记,还是后来的动感单车教练在线直播督战,又或者是联名甄嬛传剧情跑,都旨在以用户为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帮助其自律和快乐地健身,形成了一个正循环为公司良性发展做好了铺垫。

亏损持续收窄,投资者们在期待什么?

作为一家注重产品力的互联网公司,Keep本次上市也获得了投资人们的认可。

Keep本次发售共计1083.9万股,包含国际发售975.47万股、香港公开发售108.39万股。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3.08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1.37倍超额认购,其中Keep与基石投资者奋达科技、胜德集团、群鑫机械订立基石投资协议,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金额为7,654万港元。

投资者们为何会认同Keep未来的潜力,我们从招股书可以看到一些答案。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Keep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07亿和16.20亿元。2022年,营收更是同比增长36.6%,达到22.12亿元,而三年来Keep亏损持续收窄,同期经调整亏损分别为10.64亿、8.27亿、6.67亿。

Keep的亏损能够收窄,除了在传统的课程订阅和硬件销售上取得的进展,其在创新业务上的探索也展示出了不小的商业化潜力。

从2021年开始Keep与Hello Kitty、库洛米等知名IP合作推出一系列的线上主题跑步活动,其奖牌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受到热捧,引来大量年轻用户参与。根据Keep更新的招股书,2022年Keep与国际某一个知名IP合作推出一系列线上赛事,该IP赛事的付费用户超过150万人次,活动登记费产生的交易总额超过9000万元。2022年,Keep虚拟体育赛事所得收入持续增长,同比增长超过500%。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Keep的收入由2022年同期的4.17亿元增长7.2%至4.46亿元,主要便是虚拟体育赛事的收入增加。

而翻看其月活用户数据,亦可以发现近三年来均实现稳步增长,从2020年的2973万增加2021年的3436万,2022年进一步达到3639万。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的健身人群数量为3.74亿,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64亿。以月活用户规模计算,2022年前十大线上健身内容平台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为75%,而Keep在中国健身人群在线健身应用程序市场及智能健身设备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8%及25.7%,处于行业第一。

如果是以行业第一的市占率,押宝处于增长趋势下的中国健身市场,可能没有比Keep更适合的投资标的。

除了Keep的行业地位,中国健身用户的商业化潜力也有进一步的挖掘空间。

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2518.3元/人,远低于美国的16425元/人,增长潜力巨大。

除了传统的三条业务线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的业务飞轮外,Keep也在进一步探索自己的业务边界。

打通次元壁,Keep能否驾驭线下生意?

经历多年探索后,Keep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以内容为切入口,面向众用户,只要打开App,便可以跟着课程锻炼,提供"课程+器材+服务"的一站式陪伴。

在连接软硬件的同时,Keep还打通了线上线下,形成覆盖用户"吃穿用练"的产品线,进行运动健身全场景布局。

去年2月,Keep宣布推出"Keep优选健身馆"计划,通过与传统健身房合作,使用健身房的场地,由平台提供专业教练和团课运营服务。今年2月,Keep举办了新年首场媒体见面会,宣布一年前提出的Keepland"百店计划"圆满完成。

随着线上平台融入线下场景,教练与用户之间打破了次元壁,通过面对面的专业课程让用户获得了更高效的健身体验,也提升了平台的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Keepland媒体见面会上发布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用户高度认可Keep的教练与团课内容--2022年度Keepland教练忠粉用户一年跟随同一个教练上课450节,而2022年上课最多的用户总课量达到625节。

这次成功尝试也证明了传统思维中线上和线下健身并非如此的泾渭分明,对于Keep而言,线上的核心价值是提供运营场景,同时打造圈层文化,实现用户长效运营的重要场景;线下则不仅是健身爱好者无法脱离的现实场景,也是营造真实的健身氛围,完成拉新、留存、促活用户价值周期,完成长期价值变现的重要手段。

而凭借着线上一站式服务+线下器材+门店形成的生态闭环,Keep未来有望成为健身领域的流量入口,包揽用户的"吃穿用练",其创始人、CEO王宁曾经说过要做健身界谷歌恐怕并不是一句戏言。

关于健身行业的商业模式,最终无法避免会变成一场耐力赛。Keep的发展历程起始于移动互联网和体育产业的崛起,凭借着强产品力成功地把握了风口,从一个健身工具演变为一个线上线下打通的的全能运动科技平台。

随着成功IPO后,有了新燃料的 Keep 只会跑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