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数十万吨粮食,中国突然就不要了,中方对乌克兰态度有变?

2024-04-18 13:18     今日头条

乌克兰数十万吨粮食,中国突然就不要了,中方对乌克兰态度有变?

让美国看不懂就对了!中国取消乌克兰玉米订单的同时,收紧对俄汇兑业务,俄乌两不相帮,让美国无话可说!

一碗水端平,中国对俄乌态度动态平衡

受世界局势影响,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的贸易联系也在动态调整中。

俄卫星通讯社4月12日援引知情人话说,在过去2周,中国买家取消了此前订购的4-5批乌克兰玉米,中方的反馈是,此举旨在减少国内供应过剩,在玉米种植季保护农民的权益。如果可能,中国未来还将取消乌克兰的玉米订单。

粮食出口是乌克兰的经济支柱,每年创汇大概400亿美元以上,在正常年份,乌克兰年均超过4000万吨的粮食产能,超过一半被中国买家消化。中国减量或者干脆不再进口乌克兰的粮食,势必对泽连斯基的统治构成重大风险。

鉴于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的关系比较微妙,有好事者不免炒作,称"中方有意和乌克兰疏远,将空出来的产能需求给到俄罗斯"。真实情况如何,恐怕只有买家知晓,但我们还是想说,乌克兰须保证自己与中国的友好伙伴关系,不能凡事都听命于美国。

当然了,中国也会"一碗水端平",不会给西方留下口实和把柄。

美媒追踪中俄贸易后发现,中国银行和金融机构收紧了对俄汇兑业务,一些中国地方银行甚至要求俄罗斯贸易商提供进口中国零部件、电子器件的依据,避免中国商品流入顿巴斯等敏感地区或者被俄罗斯充作军用。

结果中俄贸易出现了"汇款难"等问题,往往一笔资金从打入中国银行账户,到最终被中国出口商提取,中间跨时2个月以上。有些业务甚至会被中国银行监管机构叫停或者干脆打回去。

不是说中俄"肩并肩"、"背靠背"吗,怎么交往期间会出现很多小插曲。

实际上,它反映出大国交往极其复杂的一面。简单讲,中国不仅要和俄罗斯做生意,还得和美西方搞好关系。这就意味着中方只能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尽可能的取平衡,避免倾向某一方,而让自己遭受损失。

中国的态度很重要,但不会下场站队

结合上述事实,谈几个观点吧。

其一、乌克兰、俄罗斯对中国都很重要,关系着中国粮食进口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中国不可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中美、中欧关系还未完全断裂前,中国自当照顾他们的想法。同时,中方还得想办法支持俄罗斯,避免俄罗斯倒下,自己成为北约和日韩印等集中挤兑的对象。

中国的微妙处境决定了自己只能见机行事,一会可能减少从乌克兰进口粮食,一会又收紧对俄汇兑业务。总的思想只有一个:中国谁也不得罪,不会介入俄乌危机,将利用美俄博弈的机会,好好发展自己。

其二、中国到底是大国,中国选择和谁做朋友,谁就有可能赢得机会。

举例说明:美国副国务卿开出条件:中国放弃支持俄罗斯,作为交换,美国将放宽美国公民去中国旅游的禁令;俄罗斯不遑多让,正想尽一切办法抱中国的大腿,甚至普京连任出访的首站就选定了北京。

源于中国保持中立,未就俄乌战争给出倾向性选择,使得美俄难以抓住中国的脉搏,这为日后中国走上餐桌埋下了伏笔。中国越是搞战略模糊,美俄就越提心吊胆,毕竟中国的强大国力,将成为影响俄乌战局走向的突出变量。

其三、乌克兰从中国身上获得明确援助的机会不大。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中国2023年从乌克兰进口了约500万吨的玉米,假设中国不再下单,或意味着敖德萨港失去了经济价值。毕竟中国的货船往来黑海,乌克兰就多了几分保障,反之,俄空天军轰炸乌克兰唯一的港口将毫无心理负担。

中国不喜欢做选择题,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勾选ABCD,深处大争之世,无论国家和个人都如履薄冰。想到这些,我们或许能够理解中国推出《和平方案》并不断呼吁俄乌开启谈判的真正原因了。

如果一定要在俄乌之间做抉择的话,估计中方大概率会倾向俄罗斯,毕竟战略安全远比贸易安全重要,中国将审时度势,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给美西方一些建议: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当事人,中国不愿和任何国家交恶,假设美西方欺人太甚的话,那么中国一定会让对手吃不了兜着走。中国也有脾气,只是善于隐忍罢了,希望美国及其盟友最好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