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梅卡瓦"塌房"了,现在的主战坦克还行不行?
根据资料显示,在这次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冲突中,已经有超过30辆梅卡瓦主战坦克因为各种原因被击毁。以至于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梅卡瓦坦克都是带着"天棚"出场。
在我们我们来看,一长达一个多月的军事冲突中报废掉30辆坦克似乎不多,但要知道,以色列一共只有390辆梅卡瓦坦克,一个月内损失已经接近10%
如此之高的损失比例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构成了严重挑战。不仅对军队的实力构成挑战,还可能对国家的军事战略和资源规划产生重大影响。坦克是重要的地面战斗力量,损失过多可能会影响作战计划和战局。即便是对付哈马斯这样的游击队组织,有坦克协同作战和单独的步兵平推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打法。
那么中东小霸王以色列的最强战车"塌房"了吗?
实际上这件事得从武器的本质来说起来。自从人类开始自相残杀以来,武器都是一种能量的投送机制。无论是长矛、弓箭、枪支、火炮还是弹道导弹都是遵循着这一框架进行能量投送的,而冷兵器和热兵器的区别则在于进行能量投送的时候,用于投送和杀伤的能量来源的不同,冷兵器大部分投送能量和杀伤能量是一体的,而热兵器例如火炮和导弹则分为推进药和杀伤弹药。
在以往的军事武器领域中,如果想投送更大的杀伤能量到敌人面前就需要更多的发射药或者推进剂。这样的思路一直延续到战列舰的主炮设计上。
人们往往设计更大型的主炮,通过加装更多的发射药将巨大的弹丸投射到敌方身边。
这是武器的必安规律。想打得狠、打得远就得付出更巨大的发射装置。
到了二战期间另外一种武器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导弹。在用于攻击的时候,导弹的投射和杀伤能量比要比大炮高得多。
拥有这么高投射比的武器本身就是一场革命。在二战结束后,到现在为止,实际上任何军用武器对导弹的防御力都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