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撂下狠话,普京启程访华前,或在中俄管道项目上做出重大妥协

2024-04-21 17:22     今日头条

中国撂下狠话,普京启程访华前,或在中俄管道项目上做出重大妥协

俄罗斯急切推进中俄蒙天然气管道,只是因为缺钱这么简单吗?俄乌同时肯定,中国成为劝和主角,战争结束是否进入倒计时?美国开启新一轮密集施压,中国又该如何反制?美国高官访华,或提议中美"共管台独",中方又该答应吗?

中俄蒙管道快速推进,俄罗斯为何如此着急?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6日报道,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莫恰尔尼科夫在俄罗斯国家油气论坛期间,透露了中俄能源管道项目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的最新进展,他表示,中俄两国当前正在商议价格,当两国就价格达成一致时,就签署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的管道建设协议。

这已经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就该管道的项目进度对外放风,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2023年3月份时对外透露,中俄两国已经就该项目几乎所有条件达成一致,2024年初,又有俄罗斯的消息指出,中俄两国已经进入了供气价格的商议阶段,如今,根据俄罗斯最新的放风来看,中俄两国就天然气供气价格的商议,仍在顺利进行之中。

虽然这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令人感到疑惑的地方,一般这种大型跨国项目的合作,不会太过频繁地对外透露细节进度,往往会在达成重要进展之后对外集中公布,而俄罗斯似乎很喜欢对外透露一些中国能源合作的细节,就连两国正在进行价格商议这样的事,都要重复说好几遍。

这背后透露出的其实是俄罗斯对于中俄蒙能源管道项目的急切之意,当前,俄罗斯很需要这样一条管道来拓展自己的天然气出口能力。

俄乌冲突升级之后,欧洲开始全面取缔俄罗斯能源,而能源出口又是俄罗斯的主要创汇收入之一,所以俄罗斯只能寻找新的出口方向来弥补欧盟市场的缺失,而中国就是俄罗斯重要的出口对象之一。

但由于战前对欧出口天然气在俄罗斯总出口量中的占比过高,在长达两年的经济东移过程中,俄罗斯一直都没能解决欧盟市场缺失造成的天然气出口降低,根据2024年初俄罗斯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由于制裁收紧供应链重组等原因。2023年俄罗斯的油气收入下降了,23.9%。

其中尤以天然气出口的下跌最甚,2023年全年,俄罗斯总计出口了约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是1985年以来的最低数字,相较于2022年减少了1/3,相较于开战前的2021年则减少了两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全年亏损2910亿卢布,整体收入下降1/3,营业利润下降80%。

而中国是一个对天然气需求量很大的市场,2023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达到了,1650亿立方米,全年总消费量更是高达3917亿立方米。而且随着中国的能源转型,天然气这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在中国需求还会继续不断增长,向中国出口天然气是俄罗斯摆脱当前困境的最好选择。

但是现在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运输能力相当有限,目前年运输能力在150亿立方米上下,未来会逐渐增加到380亿立方米,但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于是,年运输量预计达到500亿立方米的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就成了俄罗斯的重点关注项目。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俄罗斯如此急切,希望尽快推动管道项目落地。

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能够帮助中国加快能源转型,同时,减少中国本土能源的消耗,甚至后续还能推动中俄的远东大开发合作,给东三省的复兴带来希望。

但目前还有一个障碍摆在俄罗斯的面前,那就是蒙古国。蒙古国一直以来积极推动所谓的第三邻国策略,寻求利用西方的力量来制衡中俄,这才是西伯利亚力量二号天然气管道的最大障碍,目前,即便中俄两国的价格商议结束,蒙古国态度仍旧会影响这条管道的后续建设。

接下来,俄罗斯或许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蒙古国身上,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积极与该国对话,尽快推动管道项目落地,给中俄两国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俄乌同时高度赞赏,中国成为劝和主角

在中俄两国积极推进双边合作之时,正与俄罗斯打得不可开交的乌克兰也将目光投了中国。

在德国总理朔尔茨14到16日的三天访华行程中,同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达成了共识,强调推动早日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随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在讲话中感谢了朔尔茨与中方的沟通,赞赏中国在乌克兰恢复和平道路上所发挥的作用,并表示,他正寻求中国支持即将召开的瑞士和平峰会。

有意思的是,在16日当天,俄罗斯方面也传达出了愿意以中国为中间人进行和谈的态度,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就在记者会上表示,莫斯科欢迎北京在调解俄乌危机上采取的平衡立场。

如此一来,中国似乎成为劝和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主角,将在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过程中发挥重要力量。

当前,中国也确实有这个资格去推动俄乌和谈,这个无冲突的两年时间里,中国一直维持中立立场,不但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俄乌冲突的重要文件,还两度派出特使出访欧洲,前往俄乌及其他关系国倾听各方意见。可以说,对于这场冲突,中国有足够深刻地了解,也有正确的态度与作为。

由中国来调停俄乌冲突对于俄乌双方以及其他的冲突参与者来说,同样也是一桩好事,俄乌双方都已经在战场上消耗了大量的力量,国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尽快结束冲突,恢复民生经济,对于两国来说都非常重要。

而西方各国近几年来为了支持乌克兰已经掏空了武器库存,美国国内更是因为援助乌克兰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分裂,在政治下行的全球周期中,继续这样拖下去对于美国和欧洲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让中国作为桥梁来弥合俄乌之间的分歧,推动俄乌冲突和平解决,也是当前俄乌各方最好的选择。

不过,俄乌双方齐齐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的表象之下,还隐藏着一些各自的小心思。俄罗斯支持尽快停火,无非是为了稳固当前的领土控制线,坐实乌东四州加入俄罗斯,而乌克兰方面又是亲自开口邀请中国参加和会,又是通过西方向中国传递消息,则是想让中国向俄罗斯施压,让俄罗斯放弃在乌克兰所占据的领土,以对乌克兰和西方更有利的方式结束战争。

而对于这些小心思,中国自然是心知肚明,根据央视公布的新闻稿,在朔尔茨访华期间,中方对于乌克兰问题的表态一直很明确,中方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支持适时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的国际和会。

同时,中方还致力于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反对使用核武器或者攻击民用核设施,希望冲突方能够妥善解决粮食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遵守守国人道主义法。

这份声明对俄乌双方的政治诉求都有所保留,没有支持俄罗斯即谈判维持实控线的想法,也没有支持乌克兰召开的缺失俄罗斯这个当事方的国际和会,而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希望各方都能做下来,公平公开地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直接对话来寻找彼此之间的妥协点。

这完美凸显出了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终极立场,以及中国一贯的和平态度,面对这番表态,俄乌各方不应该为自己的诉求没有得到中方的肯定而感到不满,反而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任何偏向其中一方的和谈方案都有可能导致和谈最终失败,只有中国这样不偏不倚,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俄乌双方才有可能收获真正的和平。

就连一些西方政客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中国促进俄乌和谈作出高度评价,据路透社报道,在4月17日至19日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议中,意大利外交部长塔亚尼,就在会前表示,G7将会努力喊出西方的声音,讨论如何结束乌克兰与中东的冲突,但他也承认,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和平将会很难实现。

我们相信在将来,中国可以作为第三方真正推动俄乌的和谈,为全球和平,带来新的曙光。

美国密集施压,逼迫中国改变立场

中国向全世界传递出了和平的信号,美国却在挑动大国对立,不断强化对中国的施压。

近期,美国的一众高官就集体谈到了中国话题。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在4月16日举办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议吹风会上就透露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意大利召开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议上,将会提出对中国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担忧,并且计划在几个星期后前往中国,向中国当面提出这一问题。

同时,不久前刚刚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耶伦,也对中国展开了一场经济施压,她在16日警告称,因为伊朗对以色列发动了前所未有的袭击,美国打算在未来几天,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这些行动可能会寻求打击伊朗的石油出口能力。为此,美方将寻求与中国、七国集团伙伴以及其他全球主要供应商进行合作。

同样是16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举行的一场听证会议上,表示拜登政府正准备通过新的关税行动等贸易工具,来对抗中国的非法市场政策与做法,遏制中国产能过剩与倾销的问题。

这一系列施压,涵盖了对中国的无端诽谤以及对中国内政外交的粗暴干涉,所谓的产能过剩,完全是美国因产业竞争劣势而给中国扣上的一顶大帽子,目的是限制中国产业发展维持美国的技术与竞争优势,而中国援助俄罗斯则是美国合并中俄共同对抗的主要措施,目的是降低中俄双边合作,强化遏制中俄的效率,要求中国联合打击伊朗,更是直接对中国进行长臂管辖,要求中国跟随美国违反国际法。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美国希望能对中国施加足够的压力,让中国对美国服软,使中美关系缓和,向着美国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不过,这些企图终究只是徒劳而已,中国不可能无端参与对别国的单边制裁,不可能被别国影响内政,停止正常的双边合作,也不可能放弃中国几代人努力所争取来的发展机遇,甘做美国的廉价产品生产基地。

这一系列的施压,最终只会给美国自身带来损害,当前,拜登政府之所以推行对华缓和政策,根本上还是为了在大选期间维持外部稳定,美国频繁对华施压损害中美双边关系稳定降低中美信任,必然会导致中美关系失稳,最后,拜登在诸多的外部不确定因素面前,很可能会在今年年底的大选中失败。

历史已经证明,同中国搞好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对美国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如果美国连这点事实都看不清楚,就只能成为最终的失败者。

中美共管"台独",康达访华求合作?

在中美关系趋于紧张之时,台海问题又成为了中美之间的一大不确定因素,虽然美国主管亚太事务的副国务卿康达在14到16日的访华过程中,向中国强调美国的一中政策并没有改变,但外界各方还是普遍认为,台海局势可能在5月20日赖清德上任后迎来恶化。

不过,台湾媒体中评网在4月17日时刊登了一篇报道,提出了一种不一样的观点,其中认为,康达访华实际上是在进行摸底交底,以便于中美两国共同管控"台独",维持台海秩序的稳定。

人们认为,康达之所以挑选520赖清德上任之前访华,又会见国台办副主任,根本上就是为了传递出美国愿意保持台海局势稳定,管控台海风险的,信号。

这番论调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台独"势力虽然是中国内部的一支反动力量,理应由中国两岸内部解决,但其背后与美国关系匪浅,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抵制"台独",恐怕不能在短期内减小冲突风险。只有美国这个在幕后操弄台湾牌的黑手出面,才能让赖清德压住自己蠢蠢欲动的野心,维持住区域局势稳定。

不过,介于赖清德一贯的态度,美国方面的劝告能否起效,其实还有很大的疑问,我们需要等待5月20日他发布自己的上任演讲,才能够确定美国方面的施压效果如何,以及将来的台海局势是否会走向"摊牌"。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