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论坛上冰岛外长坦言:对华“去风险”,这词我都不知道啥意思

2023-07-13 19:30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12日,在一场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主题的北约公共论坛活动上,冰岛外交部长吉尔法多蒂尔提到近来一些美欧国家挂在嘴边的对华"去风险"。

她坦言,虽然大家在谈到对华依赖时会说到"去风险"这么一个词,但她实际上压根不知道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所谓的"去风险"又会导致什么结果,"我相信不是只有我这样。"

美国智库组织"大西洋理事会"专门截取了冰岛外长吉尔法多蒂尔发言的这一段内容,她当时正在谈论关于地缘政治变化对能源转型等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在她看来,西方国家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都应该先搞清楚并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

随后,吉尔法多蒂尔以近来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鼓吹对华"去风险"为例,"如今我们谈论中国,我们谈论我们对他们的依赖程度,我们谈论(对华)'去风险'。但是说实话,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一个,我真的不清楚'去风险'到底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自己都没有真正明确,我们说的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进一步解释道,"我们都很清楚,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并非随处可见,它们往往存在于某些(特定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足以执行我们所说的想要实现的事情。"

"这就是地缘政治变化的另一面,我们需要同时了解我们采取行动和缺乏行动会造成的不同后果,同时也要明白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影响这些后果的。"吉尔法多蒂尔说,"我们想在哪里建立这种能力?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与某些国家的关系?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吉尔法多蒂尔的这番话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也引发热议,法国企业家、推特意见领袖阿诺德·贝特朗(Arnaud Bertrand)借此嘲讽西方"太疯狂","当你都不知道'去风险'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你怎么能同意(对华)'去风险'呢?"

他将这一情况形容为"口号政治","让4.5亿欧洲人接受一项根本无人知晓到底怎么回事的政策,想想都觉得疯狂,这就只是一个口号而已。"

有人回复道,"西方先发明了一个词,它的意思以后才会出现"、"不过就是发明了一个华丽的词来包装经济战禁令和制裁罢了"。

还有人表示欧洲正深陷矛盾之中,"我认为欧洲正处于一场重大的身份危机中。一方面,他们致力于维持与美国的附庸关系,从中获得了平庸的'安全'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傻,他们其实清楚长远的未来取决于中国。"

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3月底首先提出,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和德国总理朔尔茨随后呼应,再到写进七国集团(G7)领导人广岛峰会公报之中,短短不到三个月,"去风险化"一词的热度已被炒至顶点。

放弃了"脱钩"之说,西方换了件"马甲",给"脱钩"披上"去风险化"的概念继续炒作,一方面试图以此摆脱话术上的困境,寻求话语主动权;另一方面给中国扣上一顶"风险"的帽子,进一步推动对华"脱钩断链"。

特别是沙利文,在这一基础上他还抛出一套"新华盛顿共识",在彻底颠覆美国政府自己此前推崇的自由主义和经贸全球化的同时,用遏制中国来达到其所谓的"国家安全目的"。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直白指出,美国力推"去风险"概念,实际上就是在芯片、关键原材料等重要领域限制中国发展,同时限制中国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当地时间4月27日,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提出"新华盛顿共识" 图自布鲁金斯学会官网

7月13日,对于美欧一些官员提出要对华"去风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道,"谈论'去风险',首先应当搞清楚风险是什么,源头在哪里?"

他表示,中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推动解决沙特伊朗复交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是百年变局当中当之无愧的稳定性力量、确定性源泉,可预期因素。中国是机遇,不是风险,把中国当作风险的来源,完全是搞错了对象。

汪文斌表示,当今世界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不团结是最大的挑战。各国应当共同防范的是政治上搞阵营对抗、策动"新冷战"的风险,经济上搞"脱钩断链"、筑"小院高墙"的风险,军事上四处干涉侵略、扩大武装同盟的风险,外交上搞"内病外治"、对外转嫁危机的风险,舆论上煽动分裂、鼓吹对抗的风险。

他指出,中国不是这些风险的来源,恰恰是防范化解上述风险的坚定力量,以区域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实际上是去机遇、去稳定、去发展,本身是在制造风险,扩散风险,没有人能从中受益。近一个时期,多家跨国企业高管密集访华,以实际行动支持对华合作。

汪文斌说,我们愿同有诚意的各方一道加强对话合作,共同防范化解真正的风险,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全球发展与繁荣注入正能量。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