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若欧盟盲目推行对华“去风险”“降依赖”,无异于自缚手脚

2023-12-28 09:29     观察者网

据中国驻欧盟使团网站27日消息,日前,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特命全权大使傅聪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全文如下:

环球时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于12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晤取得了哪些成果?您认为这次会晤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傅聪: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恰逢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长时间、面对面交流,就事关中欧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以及中欧各领域对话合作、双方重点关切、全球治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交换看法,就一系列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一是明确维护中欧关系的战略稳定,巩固政治基础。双方同意发挥好中欧领导人会晤和五大高层对话的引领作用,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妥善管控分歧,增强中欧关系的稳定性、互惠性。欧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二是明确坚持开放合作,在贸易投资、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出口管制等重点领域加强对话合作。三是加快恢复中欧人员往来,支持加强人文交流,双方同意明年举行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新一次会议。四是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践行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协调,推进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

此次会晤中,双方领导人没有回避分歧,秉持坦诚和建设性态度就各自关切深入沟通。中方重点就欧盟"去风险"和限制性经贸政策,包括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5G等问题表明了关切,敦促欧方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

今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是新冠疫情后首次线下举行,双方都高度重视,各界也广泛关注。双方领导人面对面进行战略沟通,不仅为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政治动力,规划了蓝图,更彰显中欧关系的全球影响和世界意义,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我们愿同欧方一道,落实好此次领导人会晤成果,坚持伙伴定位,坚持互利合作,坚持对话协商,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待中欧高层频密交往释放出的信号?在您看来,中欧关系是否已走出前几年的"低谷期"?

傅聪:去年底以来,中欧交往合作全面恢复,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即将重启,中欧关系呈现回升回暖的良好势头。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把今年中欧高层交往推向高潮。

明年,双方将全面恢复中欧战略、经贸、环境与气候、数字、人文五大高层对话机制,财金、工业、区域政策、竞争政策对话和中欧金融工作组首次会议也将适时举办。频密的高层交往既是中欧关系回升回暖的标志,更对双边关系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说明中欧加强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相信经过共同努力,双方一定能够把因疫情"失去的三年"尽快找回来。

同时也应看到,中欧关系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双方相向而行,共同克服。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始终把欧盟视作全面战略伙伴。我们也希望欧方能树立理性、客观和符合实际的对华认知,能够从"伙伴"面看待对华关系,摒弃"竞争者"特别是"制度性对手"思维。双方应携手努力,尽早把此次领导人会晤共识落到实处,共同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正能量,为中欧合作排除困难和干扰。

环球时报:您认为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会对中欧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您如何评估接下来中欧关系的发展走向?

傅聪:国际社会对此次会晤高度关注并予以积极评价。这说明,搞好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欧是全球独立自主的两大力量,有着广泛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中欧加强合作是基于各自利益的战略选择,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国对欧政策保持长期稳定,始终视欧方为全面战略伙伴。

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的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更加凸显,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必须维护好、发展好。这也是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首要共识。当前,中欧关系站在新的起点上。相比中美,中欧关系历史更悠久,共识更多,分歧更少。只要我们坚持相互尊重、反对唯我独尊,坚持对话协商、反对对抗冲突,坚持开放合作、反对"脱钩断链",中欧关系就一定能克服艰难险阻、迈上新台阶。我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环球时报:中欧关系发展也面对一些杂音。这些杂音片面强调中欧之间的竞争,甚至渲染中欧是"制度性对手",并鼓吹对华"去风险"。您认为中欧之间的分歧是否被外界有所夸大?

傅聪:中欧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不同,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同、有分歧是正常的。事实上,任何客观和理性的人都会看到,中欧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上具有高度互补性,彼此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多年来,欧盟在同中国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利益,通过对华合作有力推动了自身发展,中国市场已成为许多欧洲企业全球利润的首要来源。我们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纽带,这符合双方利益和国际社会期待。

环球时报:近期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引发中方业界强烈不满。您觉得欧盟部分政客说的"去风险"的概念和"脱钩"有实质性差别吗?欧盟在政策实施层面是否与中方充分交流?

傅聪:我们理解各方都有自己的关切,重要的是如何界定和防范风险。我们反对将经济问题地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使"去风险"变成"脱钩断链"的代名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当前,中国正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向前推进,各国都在抢抓对华合作机遇,分享中国发展红利。若欧盟盲目推行对华"去风险""降依赖",无异于自缚手脚,必然要为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付出代价。

中方在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就欧盟"去风险"和限制性经贸政策,包括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等问题表明关切。欧方反复表示不会对华脱钩,不会转向内顾,将遵守世贸规则和公平竞争原则。我们敦促欧方落实上述承诺,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