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称“后冷战秩序已终结”,再炒中俄威胁

2023-09-14 15: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当地时间9月13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以"新时代美国外交的力量和目的"为题发表讲话,全篇充斥着大国对抗论调与意识形态偏见。

布林肯称,冷战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已经终结,当下的选择将决定未来数十年的世界格局。他宣称,美国将强化现有联盟并打造新的伙伴关系以应对挑战和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并一再渲染所谓中国和俄罗斯构成的威胁,指责俄罗斯是"最直接的威胁",而中国是"最重大的长期挑战",试图重塑国际秩序。他还煞有介事地称,美国在这一关键时期正以实力地位发挥着领导作用,力量源自于所谓美国的"谦卑和自信"。

9月13日,布林肯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表讲话/路透社

据美国国务院网站消息,布林肯在讲话中谈及,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世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但现在,我们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对后冷战时期秩序的考验,而是它的终结。"他称,这种情况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很多关于如何应对后冷战时代的核心假设,已不再成立,数十年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已让位于大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布林肯紧接着把矛头指向中俄。

他指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是对国际秩序、主权原则、领土完整、国家独立性和普世人权"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而中国"构成了最重大的长期挑战",因为中国"不仅渴望重塑国际秩序,而且越来越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

"随着竞争的加剧,许多国家都在两面下注。"布林肯说,"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拜登总统所说的拐点:一个时代正在结束,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我们现在做出的决定将塑造未来数十年的格局。"

布林肯还摆出了一副"谦逊"的姿态称,在这样的关键时期,美国正凭借着实力地位发挥着领导作用,这种力量源自于美国的"谦卑与自信"。

根据他的说法,所谓"谦卑",是因为美国虽想发挥领导作用,但无法单独应对一些挑战,所以必须"倾听",从他人的角度理解共同问题,去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至于所谓的"自信",他大言不惭地吹嘘称,美国一次又一次证明,只要团结起来,这个国家"无所不能","地球上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更有能力动员其他国家参与共同事业"。

在接下来的讲话里,布林肯反复宣扬将与"民主朋友"合作,深化现有联盟和伙伴关系,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他特别提到,美国决心与任何国家合作--包括那些在重要问题上与美国意见相左的国家。他称,这不仅包括与国家政府合作,还包括与地方政府、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学术界和公民,尤其是青年领袖的合作。

通篇而言,布林肯的讲话并无新意,堪称谎言、傲慢与意识形态偏见的集合体,难以自圆其说。

在今年7月举行的峰会上,北约国家曾如出一辙地污蔑抹黑中国,妄称中国的雄心和"胁迫性政策"挑战西方利益、安全和价值观,认为中国致力于颠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对此,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连发数条推文予以严正驳斥。华春莹指出,"中国正在颠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难道北约不正是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战争、给世界千百万人带来苦难的那一个(集团)吗?"

她还发布了一张包含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四地被美国及北约炮火轰炸的场景图,并反问道:"是谁在颠覆国际秩序?"

去年11月14日,法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前驻美大使热拉尔·阿罗(Gerard Araud)在谈及"国际秩序"时就直言称,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他指出,联合国安理会有95%的时间都是由西方主导,美国甚至可以肆意妄为地践踏国际法,达到其任何目的,并将此举冠以"基于规则的秩序"之名,这根本就是"西方的秩序"。他还强调,西方应当从其他国家的角度看问题,比如可以试图从中国的角度,这样有利于理解中国的利益所在。

对于"国际秩序"这一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表示,中国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同时,他强调了三点:

第一,美国是最大的国际秩序破坏者。美国肆意退群毁约,动辄对他国实施非法单边制裁和军事干涉与胁迫,对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也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第二,美国声称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实质是让美国主宰世界的"霸权秩序"。对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在内,并不认同。真正响应和追随的只是极少数国家。

第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秩序不应是美国主宰下的霸权秩序,国际规则也不应由美国或以美国为首的"小圈子"制定。各国应当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