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顶住政府施压加大在华投资,“中国市场事关生死存亡”

2023-09-21 15:00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美媒《华尔街日报》当地时间21日报道称,尽管德国政府和布鲁塞尔方面一直向德国企业巨头施压,危言耸听要求他们减少对中国的所谓风险敞口,但像西门子、巴斯夫、大众、奔驰、宝马等诸多德企巨头顶住了政府不断增大的压力,争相继续增加在华投资,尽全力保护中国市场份额不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美国咨询机构荣鼎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中,德国所占份额从前年的46%提升至52%,德国汽车行业则从50%提升至68%。分析师诺亚·巴尔金(Noah Barkin)对此表示,"德国汽车制造商认为,无论是哪个角度来看,中国市场都事关生死存亡。"

位于北京的奔驰汽车厂 图自《华尔街日报》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德国联邦政府便不断向自家企业渲染"减少对中国投资以防风险"的老生常谈,所谓"去风险"和"减少对华依赖"成为欧盟和德国政府讨论对华关系时的热词。

7月13日,德国政府通过首个全面"中国战略",再次鼓吹所谓减少对华依赖和"去风险"。不过,德国商界普遍力挺中德合作,明确表示"不欢迎"这一"中国战略",认为该战略影响中德贸易关系、不符合在华德企利益。

8月德媒还曾爆料称,来自德国绿党的经济部长哈贝克计划跟风美国,通过立法扩大针对外国投资的审查,限制中国在德影响力。德国商界代表对此深感忧虑,认为德国和欧盟应避免在对外投资领域"过度监管"。

美媒称,本周二德国央行继续鼓噪德国工业对中国的风险敞口可能带来"重大经济风险"。其声称,依赖中国关键材料的德企中有超过40%还未采取防范行动,警告这些企业应重新考虑供应链结构,在扩大对华投资一事上三思后行。

面对政府的再三施压,在中国已经拥有相当规模业务的德国企业选择"用脚投票",不退反进,不仅继续在华投资,还进一步加大投资。

《华尔街日报》称,这些德国企业正努力提高在华工厂生产,减少对德国进口的依赖,与中国当地供应商达成协议,使其供应链更加本地化,并与中国公司建立联盟。这些努力旨在保护市场份额和利润,避免受到中国与西方、尤其是中美之间政治紧张局势恶化的影响。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计划到2030年在中国投资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76.24亿元)。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巴斯夫最近在中国湛江动工开建一座新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投产。

据悉,这个工厂是巴斯夫南京一体化生产基地的一部分,包括基础化学品到消费品的相互关联的产品链,建成后巴斯夫能够在中国生产其在中国市场持续增长所需的产品。

"像中国这样的客户,上哪儿找?"西门子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Roland Busch)今年早些时候也多次明确表示,中国市场能把西门子推向更高创新水准,他誓言将捍卫并进一步扩大西门子在华市场份额,并维持对华投资,今年预计在华投资1.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8674亿元)。

上个月(8月),西门子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博乐仁特别强调,"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的客户正迁出中国,西门子的客户都相信并选择留在中国市场。"

西门子总裁兼CEO博乐仁

《华尔街日报》指出,采取中国本地化生产行动力度最大的是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德国汽车制造商。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车企向中国出口了超过25万辆汽车,与在中国的产量相比完全不值一提,毕竟光是大众一家就在中国生产了320万辆车。

奥博穆(Oliver Blume)刚出任大众新任首席执行官一年。9月初,他在2023慕尼黑车展这一行业盛会上透露,大众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尤其现在大众需要利用中国技术进入中国市场,"西方和中国的生态系统正在分离,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明确地适应形势。"

宝马则宣布,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将从2026年为中国客户生产新一代电动汽车,而非从德国进口,中国当地约430家供应商的零部件和材料将用于本地生产。此外,宝马还扩大了位于沈阳的研发中心规模,将在中国投资开发和生产新一代电动汽车使用的高压电池。

美国咨询机构荣鼎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德国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在欧洲对华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食品加工商、制药公司、化学品和消费品制造业。

2022年欧洲对华直接投资中,德国所占份额从前年的46%提升至52%,德国汽车行业则从50%提升至68%。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发布的报告,这一投资增幅比2016至2020年的几年间还要大。

这也就不难理解对于欧盟向中国电动汽车挥动"贸易大棒",德国车企反应激烈。德媒《焦点》周刊17日援引德国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等专家的话指出,欧盟此举只会适得其反,如果中国征收关税或采取类似措施予以回应,将对德国汽车业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因为德国车企向中国出口了许多高利润车辆。

德国央行援引最新数据称,2022年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子公司实现销售额38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655.04亿元),利润高达2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85.513亿元)。对于德国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6月,中国德国商会也公布了一项由288家在华德企参与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德企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在中国的投资,以期在这个重要市场保持竞争力。

谈及德国对华直接投资仍在增加,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5月曾回应表示,中德互为彼此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已经连续7年保持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宝马对合资公司增资扩股、巴斯夫湛江一体化生产基地、奥迪长春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德企在华大项目纷纷落地,这充分说明德国企业看好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前景。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背景下,中德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欢迎更多德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深耕中国市场。同时,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在德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营商环境,促进双方开放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