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美实力差距继续拉近,美国对华“增强威慑”难奏效

2023-08-11 17:35     环球时报

汪曙申:美国别迷信在台海"增强威慑"

美国总统拜登近日签署"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议实施法案"。这是拜登政府一连串强化台海政策布局与策略运用的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出,近些年美国的台海政策越来越走向泛安全化,美国一些战略界和政策界人士将台湾问题逐渐简单化为军事竞争与应对问题。

出现这种现象大致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的战略焦虑感上升。华盛顿认为台湾地区处于中美在西太平洋战略竞争的第一线,中国大陆整体实力越来越强,美国愈加担心中国推进国家统一进程将冲击美国的亚太战略利益,遂加大对台湾当局的军事支持力度,维系对美国有利的"不统、不独、不武"状态。二是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需要。在美国"全领域"对华遏制的布局当中,由于两岸特殊的历史经历和现实状态,台湾成为美国对华牵制、消耗和遏制最具诱惑的一张牌。而美国打"台湾牌"有诸多手腕,比如"高访""虚化一中""国际空间""军售""立法"等,其中军事挺台方面的推进幅度越来越大,具有配合美国岛链"锁华""困华"的特点。三是民进党当局的全面配合。中美战略博弈当中的台湾因素,因为民进党执政和采取"倚美抗中"政策变得更为复杂。民进党当局没有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减压阀,反而成为助推者,让台湾不再是缓冲区,而变成了风险区。

观察美国对台政策的趋势,其国内讨论最为广泛的是对中国大陆"增强威慑"的方向与措施。美国在冷战时期关于威慑战略的理论研究大致有两种观点,即"拒止性威慑"和"惩罚性威慑"。前者认为,如果理性的国家行为体预期其行动会一无所获,那么将不会采取行动。后者认为,通过威胁敌对方、如果其采取攻击行为将导致严重的惩罚性后果,使敌方认识到实现目标的成本将大于收益,就可以产生威慑作用。在台海安全上,拜登政府"拒止"与"惩罚"两手并用,试图最大化增强其对华威慑的效力。

当前,对华"增强威慑"在美国政界颇受追捧,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话语。今年,共和党籍参议员卢比奥、民主党籍众议员巴帕斯、共和党籍众议员班克斯炮制出"通过实力促进台湾和平法草案",要求修改"与台湾关系法",去除售台武器须为防御性质等内容。该法案尚未通过,但反映出美国对华鹰派进一步挑衅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妄想。其他进入美国决策考虑的"增强威慑"选项包括:以"外国军事融资"的方式更快、更多对台转移武器,运用"总统拨款权"直接援助台湾军事装备,全面培训和训练台湾军队,深化美台军事安全政策协调等。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