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26期:红海危机,何去何从?-张维为、金灿荣

2024-03-31 09:30     观察者网

"红海局势紧张是加沙冲突外溢的突出表现,中方的立场是尊重事实,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对胡塞武装,美国非常忍耐,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在中国。"

"红海危机可能会长期化,能不能借这个机会提高中国在国际海运业务中的地位?"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后,也门胡塞武装以声援哈马斯、支持巴勒斯坦为理由,对过往红海区域的部分美英商船进行攻击,红海危机由此造成。在东方卫视3月25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围绕战争外溢风险对全球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加中国的话语权展开讨论。

张维为:

当我们在欢度春节长假、万家团聚之时,这个世界其实不太平,不少地方还充斥着战乱和杀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表示:世界正进入一个"混乱时代",全球发生的冲突和战争,正给无辜平民造成一种"危险而且不可预测"的现状。他说"对于世界各地陷入冲突的数百万人来说,生活就是致命的、日常的、饥饿的地狱"。他把加沙地带的惨状比喻为"我们集体良知上一道正在溃烂的伤口",而去年11月爆发的红海危机就是这个"溃烂伤口"的外溢。

红海连通欧亚非三大洲,是全球最繁忙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先是也门胡塞武装声援哈马斯反抗以色列,在红海袭击"关联以色列"的过往船只,后来是美国组建多国护航舰队,当然主要是美国和英国,其它盟国的参与更多是象征性的。美国把胡塞武装重新列为"恐怖组织",对其发动袭击,红海局势随即升级,胡塞武装毫不示弱地进行反击。

随后又发生了以色列无人机袭击伊朗境内的目标,伊朗则用导弹打击位于伊拉克、叙利亚境内的以色列目标,同时亲伊朗武装还袭击了美国在约旦的基地,造成美军的伤亡。于是美国开始报复,先后用导弹多次袭击在叙利亚等地的亲伊朗力量。当然,受到这场危机影响最大的还有全球的航运业,越来越多的商船选择绕道非洲好望角,导致运输时间、运输成本都大幅上涨。

鉴于这场危机的严重性,我也分享一些自己对这场危机的看法。首先,从表面看这场危机主要是胡塞武装与美国、以色列的对峙,但胡塞武装的背后是一个被称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组成的"抵抗之弧",包括伊朗、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叙利亚政府军、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等等。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在加沙地区围剿哈马斯,"抵抗之弧"的成员随即就以各自的方式开始了"围魏救赵",给美国和以色列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压力。美国曾长期利用伊斯兰内部两大教派的矛盾,鼓动逊尼派的大国沙特和什叶派的大国伊朗之间对抗。然而经过中国的斡旋,沙伊达成和解,使得美国在中东的"指挥棒"不再那么管用了。

实际上,美西方老是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正是2011年美西方支持的"阿拉伯之春"使也门陷入了全面内战,胡塞武装也从一支弱小的"拖鞋军"武装起步,一年多时间就掌控了大半国土。如果胡塞武装卡住曼德海峡,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沙特的石油就运不出去了,沙特的经济命脉将毁于一旦。所以在美国支持下,2015年3月,沙特组织逊尼派的联军向胡塞武装开战,但打了八年无果而终,倒是胡塞武装从所谓的"拖鞋军"变成拥有现代武器的能打硬仗的武装力量。现在随着沙伊和解,沙特和胡塞武装也实现了某种和解。当然,沙特目前还面临美国的巨大的压力。

第二,就是美国在红海的所谓护航行动并不顺利。迄今为止,给人的感觉是美国打得战战兢兢,尽管有美英驱逐舰护航,但是美英的商船还是被击中了多次,美英军的弱点也暴露无遗,特别是冲突成本和火力持续的问题。一颗巡航导弹200万美元,而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数百美元或上千美元,所以作战成本是不成比例的。另外,美英战舰不时要回军港装填弹药。现在看来,除非出动陆军占领胡塞武装控制的也门曼德海峡的沿岸地区,否则美国恐怕也没有力量来全面进行护航,但美国又担心陷入类似阿富汗这样的战争泥潭。现在英国这个"钻石"号驱逐舰实在撑不住了,2月6日率先离开了红海。

美国对伊朗的报复也很露怯,它不敢袭击伊朗本土目标,等了一个星期才开始袭击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亲伊朗目标,所以美国众议长约翰逊就指责拜登政府"过度的软弱",而这种"过度软弱的反应"削弱了美国地位。而美国共和党的参议员罗格·威克说得更直白,说"拜登政府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愚蠢地向对方传达美国的目的,让他们有时间转移,甚至隐藏起来"。西方不少的分析人士也认为美英的报复行为,恐怕会将他们自己拖入更大的战争泥潭。

第三,从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的情况来看,我自己的判断大致是这样的:今天的中东已经不是过去的中东了,今天的以色列已经不是过去的以色列了,今天的美国也不是过去的美国了,同样,今天的伊朗、哈马斯、胡塞武装也不是过去的伊朗、哈马斯、胡塞武装了。

"抵抗之弧"开展的是一种新型的游击战,他们拥有各种类型的无人机、火箭、导弹等新的军事手段,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们似乎形成了相当广泛的网络和群众基础,据美国CBS的报道,现在中东大概有40来个获得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第三是"抵抗之弧"的士气显然高于美军、英军和以军。不久前,连CNN也报道,尽管美英对胡塞武装进行多轮大规模空袭,但胡塞武装还在"变本加厉",直接向美英舰艇发射导弹。其中,美国"格雷夫利"号驱逐舰使用了密集防御系统,在"最后一道防线"才摧毁了胡塞武装的导弹。也就是说,导弹只差几秒这么短的时间就险些击中美国军舰。

美国现在好像连胡塞武装也压不住,这使一向自恃"霸主"的美国有一种巨大的挫折感。今天,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红海危机,给人的感觉是美国趋向于弱势,美国的对手则趋向于强势,这确实形象地反映了美国今天国力一路走衰的现状,不由使人想起了反映1970年毛泽东主席"520声明"精神的金句:"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最后,红海危机对国际航运的影响引起包括中国在内各方的广泛的关注。因为红海是通往苏伊士运河的门户,大约12%的全球贸易量由此通过,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大约60%也通过这里进行运输。现在许多航运公司都绕道非洲好望角,导致时间延长、运费飙升。作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企业的物流也受到影响。好在我们早就布局"一带一路",今天中欧班列的货运需求在翻番地上涨。今年1月20日,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刊文承认红海危机证明了,中国提前布局中欧班列的高瞻远瞩。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欧班列也无法完全替代红海航运,因为海运转陆运涉及到许多问题,包括运量、运价、保险、多式联运重新安排等等很多复杂的变化。

基于安全性考虑,航运公司将普遍绕开红海航线,这将直接导致红海-苏伊士运河航路中断,中国至环地中海区域、欧洲、北美东的供应链都将深受影响。图源:财新网

胡塞武装已公开表示,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多国船只可以安全通过红海。不少报道也显示许多外国货轮都挂着中国国旗通过红海水域,还声明船上有中国船员。也有报道说那些中国航运公司在利用中国优势,为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提供海运服务。

2月13日,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网站甚至刊登了这么一篇文章称:"如果世界各国的商船需要保护的时候都开始转向中国,而不是美国,这将是决定性的一个标志,也就是从美国世纪转到了中国世纪,是这样一个过渡",但文章接着写道:"华盛顿应该感到庆幸的是迄今为止北京拒绝尝试承担这一角色"。我引用这段话也是想说明今天的美国是多么心虚。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处都有风险,但同时到处都有机遇,就看我们自己的眼光、勇气和智慧。抓住机遇,中国就更不一样了,世界就更不一样了。

有一艘外国货船把自己"目的地"一栏的备注信息改为了"全员中国籍"。

外交部长王毅今年1月14日在访问埃及的时候明确表示中方对近期红海局势急剧升温深表关切。王毅外长大致讲了三层意思:一,红海水域是重要的国际货物和能源贸易通道,中方呼吁停止袭扰民船的行为,维护全球产业供应链畅通和国际贸易秩序,中国希望这条国际贸易大通道保持畅通。二,安理会从未授权任何国家对也门使用武力,要避免给红海紧张局势火上浇油,推高地区整体安全风险;换言之,我们认为美英等国采用军事手段解决不了问题,而只会扩大风险。最后,王毅外长强调了非常重要的一点,红海局势紧张是加沙冲突外溢的突出表现,当务之急是平息加沙战火,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甚至失控,各方有必要依法共同维护红海水域航道安全,同时切实尊重包括也门在内红海沿岸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我想中方的立场是尊重事实,同时指出了标本兼治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顺便说一句,埃及是受到红海危机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为苏伊士运河的过路费,是埃及国家最大的外汇来源之一,埃及人口超过一个亿,但粮食供应严重地依赖从亚洲的进口,所以这场危机已经导致埃及粮食价格的上涨和外汇收入的锐减,这两者对埃及都是关乎政权稳定的大事情。

总之,这场危机也使不少发展中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它本身也表明了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我想这也正是为什么王毅外长选择访问埃及,而且在埃及发表这一建设性的谈话的意义所在。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金灿荣:

刚才张维为老师已经很系统地谈了他对红海危机来龙去脉的看法,和中国的立场。我就做几点补充。

首先一个观点是,红海危机是加沙危机的外溢,这是外交部长王毅讲的,也是一个共识。如果以色列能够顺应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要求,停火了,那么红海危机也就结束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以色列挺顽固的,国际社会的声音它根本不理,而且要对加沙南部发起大规模进攻,之后加沙危机酝酿着扩大,意味着红海危机也结束不了,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红海危机将要长期化。

从长期来讲,我想从两个层面去谈一些影响。一个是地区层面,一个是全球层面。首先可能得承认胡塞武装的声誉是上升的,近些年它跟伊朗关系很好,伊朗也支持它,然后它就起来了。起来之后,对沙特支持的也门政府就形成了挑战,导致内战,内战的结果是胡塞武装占了大部分,还有一部分仍在也门政府控制之下。但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欺负加沙,大部分伊斯兰国家没什么动作,胡塞武装出来挑头,是不是对它在内部的声誉有好处?它现在俨然就是整个也门的代表,大家谁还去注意也门政府?一提也门就是胡塞武装。

另外,胡塞武装在"抵抗之弧"里面的地位是上升的。在加沙危机之后,由于"抵抗之弧"作用比较大,所以"抵抗之弧"在伊斯兰世界里面的作用是上升的,而在"抵抗之弧"内部胡塞武装的力量是上升的,所以未来我们要去这个地区做生意、搞政治接触,你就得重视这支力量。

关于也门胡塞武装势力报道图片 图源:RFI

再有,它先攻击以色列相关的商船,后来由于英美联军报复,所以现在对英美商船也开始报复,所以应该讲胡塞武装对地区已经有一定影响了。但是,我还是要强调,就是截止到今天,这些"抵抗之弧"的行动,包括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行动,还没有影响到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这说明它们的军事影响还是有限的,主要是一些政治影响。

在经济层面,红海航道连着地中海和阿拉伯海,是欧洲、亚洲还有非洲东部主要的商业路线。现在这条商业路线受到干扰后,对我们的经济影响挺大的。最难受的是红海沿岸国家--埃及,苏伊士运河的收入减少40%到50%,还有吉布提、沙特,大家知道沙特最大的港口是吉达港,在西南边,现在都受到影响。所以,这是胡塞武装要注意的,因为这些沿岸国如果最后都受到负面影响,那对胡塞武装的政治影响是有破坏作用的。

欧盟组织了它的力量,不掺合英美,英美是打人家,我只是防守。但是如果欧盟能组织一支独立的海军过来,对胡塞武装也是一个挑战。如果对欧亚、欧非的经济联系以及对沿岸国的利益造成的损失太大,可能在国际上会遇到新的麻烦,不光是英美反对,可能很多地区国家都要反对。这也是为什么外交部长王毅在埃及讲话的第一段还是强调,冲突不要影响经济,不要影响民用航运。

在全球层面来看,比如胡塞武装用很廉价的无人机去打美国军舰,美国则必须用200万美元的"标准-3""标准-6"反舰导弹去打,200万打1000块钱,财政上要破产的。但是从美国最近的例子来看,防守得想点办法,否则成本太高不划算。这是一个对所有大国的挑战,只不过美国人在遇到胡塞武装时把问题暴露了。如果让胡塞武装长期这样下去,美国战略声誉会受影响。美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出陆军也不太好打胡塞武装。也门56万平方公里,3300万人口,胡塞武装首先是在军事战术上给美国出了难题,再者是在战略上给美国出难题。

最后要讲一个启示,美国面对胡塞武装这么难受,但它没有忘了中国,美国非常忍耐,在俄乌冲突那边,鼓动欧洲承担责任,因为它承诺的援乌经费600多亿美元一直没有到位,就让英国给了29亿英镑、法国30亿欧元、德国70亿欧元,让欧洲先顶着。在胡塞武装这边忍着,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全球战略把中国当成对手,重点在我们这儿。

我们要从这个角度认识美国的战略布局,认识中美关系,从中谋划我们的工作。根本而言,还是搞好我们国内,特别是经济和外交布局。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美国战略一个总特点。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主持人:在这一轮巴以冲突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担心是否会造成外溢的风险,现在我们看到红海危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外溢风险。

张维为:从经济层面来说,虽然我们对以色列的很多行为进行谴责,它的许多做法明显地违反基本的人权,但因为我们和中东所有国家,包括以色列在内,总体关系不错,所以我们是最能进行某种斡旋的,比如以色列最大的港口海法港,现在是中国人运营管理的。以色列的埃拉特港营业额锐减,这是以色列自己控制的。埃及、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都是中国的好朋友,他们的经济都遭受影响。难点在于如何在如此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找到大家的共识。   

主持人:在这种复杂性的背景之下,巴以冲突就会酿成像红海危机这样的全球性影响。

金灿荣:中东是世争之地,地理因素就决定那个地方挺复杂。中东是一个很矛盾的地方,你在中东没有影响,你就不是世界大国。像俄罗斯现在国力并不强,可是它在中东是有影响的,美国还是得对它忌惮。可是,中东又是"帝国的坟墓",卷进去你累死,不卷进去你没有身份。看看中国能不能开创先例,中国现在军事不卷入,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寻求合作,所以怎么才能摆脱历史上那些大国的尴尬处境,是对中国人战略智慧的一个挑战。

张维为:我走过那个地区十几个国家。也门就是一个矛盾重重的国家,部族矛盾、宗教矛盾、教派矛盾、南北矛盾等等,胡塞武装是从北部起家的。整个的危机源于"阿拉伯之春",2011年开始打内战,原来的政权垮台了,一下子群雄并起,最后胡塞武装脱颖而出。

当时搞"阿拉伯之春",包括美国等西方国家,思维方法之简单,认为我这个"普世价值"这是全世界都适用的,就不知道原来这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形成统一要多少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的话,整个国家就陷入动乱,一直可以乱下去。然后就是你说的"帝国的坟场",比方美国如果再犯一个错误,派50万大军去打仗,"帝国的坟场"马上就会出现的,但不打仗又很尴尬,它整个威望就没有了,阿拉伯世界都在调侃它,美国不行了,就这么回事。

主持人:如果不是胡塞武装这样"高亮"的登场,可能大家不会像这次这样仔仔细细地去了解这支武装。

金灿荣:它有点信仰,组织能力也不错,装备也有一点,所以现在胡塞武装是在内战当中脱颖而出,但我觉得还是离不开伊朗的支持,应该讲"抵抗之弧"的核心还是在伊朗,真正的老板是伊朗,但它没有下场。

现在以色列总想把它拖进来,美国是清醒的,说不能再跟伊朗打了,再跟伊朗打,可能美国财政就崩盘了。所以以色列跟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是有立场差距的,但凡出个什么事,以色列就说是伊朗干的,美国说根据我的调查不是伊朗。所以下面一个关注点就是如果伊朗下场,那就真外溢了,现在只是局部外溢。

2024年1月14日,胡塞武装分子和部落成员集会反对美国和英国对也门萨那附近胡塞武装控制的军事基地的袭击。图源:美联社

主持人:也门胡塞武装、也门政府都各自有不同的治理范围,他们的治理区域里也会遇到各自发展的难题,所以通过在红海地区把声势搞大,某种程度上也要缓解在治理当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张维为:你现在看,也门也好、伊朗也好,实际上我们要注意到,他们有克制的一面。比方到3月22日为止,胡塞武装攻击的只是美英、以色列的商船,其它商船还没有伤害过;另外它宣布其他航舰,特别是中国、俄罗斯没有任何风险;它没有搞布雷,布雷就全部封锁了,这说明是留有余地的,没有封锁整个海峡。

伊朗总体看也是克制的。据我所知,当时中国斡旋沙特、伊朗的和解,接着沙特和胡塞武装也走向和解,开始谈判,有一定进展。这当中的内容就包括减少伊朗对胡塞武装的支持,据说伊朗也做出一些承诺的,因为沙特很怕这个,万一再支持胡塞武装,然后海峡一封锁,沙特的石油出不去了。我想伊朗也非常珍惜跟沙特的和解,总之这当中外交活动有很多可以做,我相信中国一定在做这个工作,就是怎么促成这个问题的和平解决,但相关问题非常敏感。

主持人:刚才大家都说到红海危机对整个全球航运带来的影响,不光是被袭击的这些国家的商船,一看这个区域不安全,即便它可能不在攻击之列,它也会绕道走,整个运价成本、运输周期都上去了。

张维为:我看到的大概是几种情况,一种就是转到"一带一路"陆运,这可以消化掉一批,但是陆运价钱也上去了。另外,就是从非洲好望角绕,这是明显增加运费、增加时间,还有就是干脆买方全部负责了,我就供货,交通运输你自己负责。虽然胡塞武装公开说中国商船没有任何问题,但商船情况很复杂的,有时候虽然是中国商船,但保险公司是外国的,它保费提高了。

你看,我们现在向欧洲出口新能源车,比亚迪搞了一个最大的自己的远洋货轮,专门运出口到欧洲的比亚迪汽车,它装载了七千辆比亚迪新能源车,也是走好望角的;1月份从烟台港出去,至少那时候它的判断还是好望角更加安全,或者保险各种安排只能那样走。总之,情况比较复杂,中国利益也受到损害。

【问答环节】

王荟钦: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是浙江财经大学的学生王荟钦。我的问题是面对此次红海危机,发现美国自称有20多个国家参加此次红海护航行动,但有8个国家要求身份进行保密,欧盟也参加红海护航行动,独立自主地进行,那么对于这些国家不同的选择来看的话,他们背后有什么样的立场和诉求?

张维为:美国组织联合护航,这个挺狼狈的,确实是队伍不好带了,你看西班牙明确说我不参加,找了一个借口,意大利说我有一艘舰艇可以提供,但什么时候出动,我现在定不下来,视情况。然后荷兰、加拿大说我可以派顾问,说是派三、五个顾问,就是不真正地帮忙,欧盟这个护航,我觉得有一点敏感,因为欧盟一直希望能够形成自己的武装力量,不要完全依靠美国,上次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不通知欧洲盟国,欧洲国家气死了,但是欧洲没有足够的军力,这次无论如何欧洲要撑个面子,搞一个自己的,然后又公开宣布,不是进攻型的,是防御型的。

但我看胡塞武装的警告也蛮厉害的,就是你们要承担责任的,我们不欢迎你这样做。所以就看它怎么把握这敏感的平衡,说弱一点可能就是象征性的,说强一点,它真的去护航胡塞武装定义是以色列关联的商船、船只,如果某一艘,比方说法国的船只,以色列关联了,被袭击了,欧盟怎么反抗?那又引起整个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

金灿荣:我补充一点,欧洲可能想借这个事,显示军事上的独立性。现在欧洲挺尴尬,经济上挺厉害,军事上完全被北约控制了。欧洲一直有欧洲军团的想法,但一直搞不起来,这次借这个红海护航小试牛刀。而且跟另外一个消息联系起来,特朗普有一次讲他要上台以后,欧洲国家都得交费,谁不交费就揍谁,这把欧洲给吓惨了。后来法国国防部长、比利时首相马上出来说,不能再有幻想了,我们整个国家命运在美国人手上不行的,我们得把握自己命运。

所以这是现在很值得关注的一个点,美国逼着他们战略自主,而红海护航又是第一步,那就有看头了。因为美国的霸权一个是靠自己,它拥有四大支柱,军事力量、金融霸权、科技霸权、话语权霸权;还有一个它的盟友体系很厉害,德国、英国、日本都比较厉害,东欧国家对美国的忠诚超过美国人自己,但是美国所有联盟体系最重要还是跨大西洋体系,如果跨大西洋体系那一方走自己的路了,那对美国是要命的,所以这个事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王硕:我今天想提问的问题是中国在国际海运业务中的主导性不强。红海危机可能会长期化,我们能不能借这个机会提高中国在国际海运业务中的地位?另外,有没有可能性将亚丁湾的这种护航模式扩展到全球的主要航道?这样既能够保证中国供应链的稳定,也能够为全球提供公共安全产品。谢谢。

张维为:实际上我觉得这种思路是值得肯定的,但具体措施要缜密地思考。实际上我们亚丁湾护航从2008年就开始了。到今年2月是第46批出发了,而且你看海外报道,红海胡塞武装开始袭击的时候,我们是第一时间,第44批的护航舰只就到亚丁湾去访问阿曼,这是也门的邻国,人家怀疑中国是不是要做什么事情,实际上就是保持一种军事存在。

当然,我想我们不会像美英那样的,因为我们跟各方都是朋友,但是军事存在很重要,万一我们自己的商船遇到什么事情,或者我们朋友的商船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帮助等等,所以在周边地区的军事存在非常重要,而且实际上亚丁湾护航是从中国南海出发到整个印度洋,然后到接近红海的地区,整个这一大片都属于我们要护航或承担某种责任的海域,所以影响已经很大了。

可能下一步,因为这次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普京总统来的,他向与会所有的国家,特别向中国推销他北极航路,他认为这是他这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那边可以航行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还有破冰船,这条路线比亚丁湾路线要节省40%的路程,以后从日本海走,要经过韩国、日本、以及美军经常出没的海域,所以我觉得也会有护航的任务。

金灿荣:我非常赞成你这个观点,中国以后在国际海洋事务中要发挥作用,甚至是某种主导作用,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中国自己的观念得改,我们很多人一直到今天还认为中国是个陆权国家,美国才是海权国家。美国现在也塑造说英国、日本都是海权国家,中国是陆权国家。其实不对,从地理上讲,中国是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我们陆上960万平方公里,海上有400万平方公里,我们的海岸线很长,18000公里。海洋经济发展也不错,占GDP的9%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海外利益现在非常大,我们必须重视海洋。

过去海洋规则都是美国人制定的,我们跟着走;现在随着我们的利益出来了,而且第三世界对我们的期待也在上升,所以我们现在是应该要在国际海洋事务上发挥作用了。但是到底怎么去做,我觉得需要摸索,美国人炮舰政策,揍你、分化,中国肯定不能走这条路,我们是弥合矛盾,然后发展经济。但可能成本也很高,风险也很多,而且需要人才,这几方面现在都不够。所以我只能这么说,大家要考虑到这是个系统,里面的困难是非常多的。

张维为:我再补充一点,我刚才演讲中专门引用了美国一个保守派的智库的担心,他认为这次出现这个红海危机之后,这么多国家找中国不找美国,搞得不好就变成"美国世纪转到了中国世纪",他下面进一步的引用是,就像当年英国世纪变成美国世纪一样。

我们要看到这是西方的逻辑,他会本能地这样去想的,他总认为有个标志性的事件会变成一个转折点,你接受西方的逻辑也好,不接受也好,一定要了解外部世界这样看我们的,绝大多数国家就是把你看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你有全球的影响力。

我们说机会永远为准备好的人提供的。光是红海危机怎么处理,这当中大有文章可以做,需要我们动脑筋,使用自己的影响,把它做好,就是我前面讲的,这个时候抓住机遇,中国就更不一样了,世界就更不一样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