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致人死亡,它缘何成致命"天灾"?预警是不是“狼来了”?(2)

2024-04-03 13:45     中国科学报

由于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和龙卷发生的物理条件阈值有很大重叠,即使可预见强对流天气发生,如何进一步区分仍非常困难。强对流一旦发生,将剧烈改变周围大气的物理条件,与环境大气形成相互作用,可能诱发新的雷暴生消。因而,研究雷暴大风直接致灾系统的生消机理及其所致灾害性天气的复杂性和地域性,仍是世界性科学难题。

强对流天气可以看作大中小尺度系统相互影响的聚集体,其内部结构演变和生消移动难以监测和预判;而各气象台站间隔大于强雷暴、龙卷风等中小尺度系统的空间尺度,好比渔网捕鱼,网眼稍大即漏掉大虾。因此,天气预报是概率科学,没有确定性答案。

预警为何会被认为是"狼来了"?

那么,如何评判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可信度?

从强对流天气预警角度看,强对流天气预报是受大尺度和中小尺度相互影响的科学问题,分别对应潜势预报和分类/临近预报。潜势预报通过预测大尺度系统演变规律,由中央气象台提前几小时到几天制作和发布天气预报,说明强对流天气的大致时间、区域、类型和强度。其可信度很高,但不够精准。

分类/临近预报因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生命期只有几分钟至几小时,且时间不等人,由省市县三级气象台独立制作和发布,针对强对流天气的几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分别滚动发布蓝、黄、橙、红色预警信号。

发布大风橙色预警,意味着6小时内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3级以上。这意味着所在区域但不是每个个体所在位置的每个时刻,都一直有吹晃特快列车的风灾。如对此有误解,便会造成预警是"狼来了"的错误认知。

虽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警非常困难,但随着卫星、雷达、加密地面观测等观测手段,以及高时空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的应用,我国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防范预警和监测预报水平迅速提升。

对公众而言,应对灾害性天气,需要了解预警知识,找好躲避场所;在收到地方级预警信号时,严格遵守防御指南。对政府而言,在强对流天气多发地区和季节,应提前协调应急管理预案,向公众普及防御知识;提高预警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