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推行一国策,36人圈地200万,清朝效仿后:百万大军失地179万(2)

2023-02-04 15:39     360kuai

但一边"以夷制夷",一边"割地求和",就是晚清名臣们吞下的苦果。李鸿章说:我们可以依靠英国,化解法国的进攻,但"清法战争"爆发了;李鸿章又说:欧洲人可以帮我们,日本人不足为惧,但甲午战争我们又败了。"清法战争"打胜了,我们签了《中法天津条约》;甲午战争打败了,我们又签了《马关条约》;合起来说,无论胜败,我们都在割地赔款,这就是晚清的"以夷制夷"。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再到寄希望于列强调停。"以夷制夷"一直在贯彻,可"割地求和"也来没有停止过,这是谁的错?从梦碎鸦片战争起,"天朝上国"正视了"夷",但也从来没有真正瞧得起过"夷"。而这狂妄的代价,揣着架子的损失,是晚清沦丧的179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万幸的是,晚清有一左宗棠,晚年抬棺收新疆,这才保住了"天朝上国"最后的颜面。

在汉朝,"以夷制夷"是一个褒义词;到了宋代,就成了贬义词;等到晚清,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这是为什么呢?从根源上讲,这是综合国力衰退的征兆:北宋联合金人,灭了辽国,然后金人来了个靖康之耻;晚清一边"以夷制夷",一边割地赔款,两不耽误。说到底"以夷制夷"不是灵丹妙药,它只是一个策略而已,决定胜负的是综合国力,如果所有的"夷"都比你强,人家又何必让你"制"?

班超带领36人,便敢远赴西域,因为他背后站着一个强汉;金人灭了辽国,顺便又来了个"靖康之耻",是他们看透了燕云战场上的宋军战力;列强争着见李鸿章,是"巴结"他和本国签条约,这不是香饽饽,而是冤大头。因此,成与败的关键,从来不是"以夷制夷",而是国家的综合国力。一样的"以夷制夷",为何汉朝36人,为华夏圈地200万平方公里;清朝百万大军,割让领土179万平方公里?国不强,为人所欺而已!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