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称帝没多久,就开始大肆修建北京城,那么他为什么要移都呢?

2024-04-13 13:22     360kuai

朱棣移都北京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只从北京曾是他的大本营以及防御蒙古入侵的角度来分析,未免小看了朱棣。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皇帝,帝国由他说了算时,他就要开疆扩土,收服四夷。而北京地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汇地,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集中区域,正是朱棣的不二之选。

虽说是四夷,但历来中国主要的夷狄之患均来自北方。都城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设置在北方既能通过政治手段有效控制,一旦涉及战事,又能及时反应,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应对战争。历史上,汉唐定都西安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

其实朱元璋在位时,就曾因为北方的战略因素考虑迁都,当时还派太子朱标考察西安,只不过太子考察回京后就病逝了,迁都也不了了之。

时过境迁,西安虽说是历代古都,但大明时他的经济发展已经跟不上了,且交通也不便利,很难从全国进行资源调配补给。反而是北京虽然经济上不比江南,但是京杭大运河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北京输送血液。

再加上北京地理优势明显,依山傍海,北靠燕山,西依太行,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比西安更靠近防御外线,但是胜在其易守难攻。

用朱棣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于是,我们看到朱棣在位期间,大明的疆域是最大的,在"控四夷"上做出的努力也是最多的。在东北招抚了奴儿干地区,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所;在西北,设置了哈密卫,连同洪武时期设置的六个卫,共同统辖西域;

对唯独一块硬骨头北方的蒙古,从地图上来看,朱棣也已经在东、西、南进行了战略包围。他不是只想防守,而是剿抚并行,对愿意归降的部落,热情接纳,据统计,永乐朝归附的蒙古人可能达5万人之众。

对不断挑起战争的部落,朱棣五次亲征蒙古,虽然最后也没能取得特别大的收获,但却能证明收服四夷是他穷尽一生的目标。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朱棣,"他敢在北京建都城,敢把自己的陵墓放在这里,不怕蒙古人的铁骑,是个有胆识的人。"

如果不是笃定以收服四夷的目标,又怎么安心把陵墓建在北京。只可惜朱棣的子孙们没有像他一样的雄心壮志,仁宗甚至考虑的是将江南物资运输到北京耗费钱粮,想把都城迁回南京去,目光短浅,幸亏他在位时间短,没能成行。

中国自宋、辽、金、元多代发展至明,已经从原来的单一汉民族国家,变成了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所以中国的首都就不能只是汉人的首都,还得是非汉族地区的首都,只有同时统摄南北,才能统摄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朱棣迁都北京从历史进程上来看,也为中国多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