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开国皇帝,为何朱元璋就是不能“醉酒释兵权”呢(2)

2024-05-04 07:02     360kuai

但是,朱元璋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朱元璋能夺取天下,主要依靠的就是"淮西集团"。例如手下大将徐达,常遇春,还有善于处理后勤和治理政务的李善长等等,都是淮西人。可以说,在朱元璋身边,除了刘伯温,宋濂寥寥几人外,几乎都是淮西籍的人马。朱元璋如此功臣阵容结构,和他本身是安徽人有关系,因为这也是他早期在淮泗一带活动的原因。朱元璋早年投奔在濠州的郭子兴,他就是红巾军在江淮一带的领袖。后来,朱元璋见濠州城内争权夺利,于是决定离开濠州,回到家乡招募兵马,这些乡里乡亲就是构成日后淮西集团的主要班底。随后,朱元璋的人马越来越多,为了粮草能够充足,于是转战到浙江一带,攻下南京城,有了根据地后,才吸收刘伯温,宋濂等浙东的知识分子。如此,朱元璋统一天下的班子才构成。

朱元璋建国了,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一度抗衡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但是毕竟实力和资历在那摆着呢,浙东派斗不过李善长。再说淮西集团实际上的代表人物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封了公侯的开国元勋几乎都是淮西人,身为浙东领袖的刘基,只是诚意伯,差距就出来了。这里也说明了,朱元璋此时的"乡土观念"依然很重。所以,在民间传说中"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其实在洪武一朝,被打压得很憋屈。甚至,包括刘伯温最后病死,都可能和后来居上的淮西代表人物,胡惟庸有莫大的关系。

刘伯温去世,杨宪被杀后,浙东派就清除出了大明的政治中心,原来就很强大的淮西派,此时更是一支独大。此时,在朝内,人人都是以说"淮西话"为荣。只不过,一方面是树大招风,还没有其他的派系制衡,一方面有些勋贵居功自傲,气焰嚣张,甚至危害了国家的治理(没有被清除的开国功臣里,汤和,郭英,耿炳文都是低调,谦虚的)。究其原因,这都是朱元璋失误,纵容所导致。一个是,朱元璋当时的乡土观念很重,另一个是,如果不对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打压得如此干净,那么至少还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只要有其他的派系制衡淮西集团,朱元璋居中平衡,就不怕这些功臣坐大,进而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统治,那也就不用借着"蓝玉案"和"胡惟庸"大杀这些淮西功臣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