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战维持了三年,长平依然在赵国手里,这些故事你们知道多少(5)

2024-04-26 14:02     360kuai

在人类战争史上,小国对大国的战争,采取这种相持战的手段,在人口、财富、国家战争潜力都远远不及的情况下,是注定要失败的。正因为如此,赵孝成王最后换上赵括,就不难理解了。此时赵国的将领里,廉颇等老将都是以"持重"著称的。最擅长打速决战、歼灭战的,当属赵括的父亲马服君赵奢,但赵奢此时已经作古了,子承父业的赵括,也就成了此时赵国军队中最需要的速决战类型将领。

换赵括,很可能全军覆没,不换赵括,最后的结果也是被秦国拖死,很可能是整个国家筋疲力尽后的全军覆没。所以,在当时改变战术,主动出击,发动对秦国的决死进攻,就成了赵国此时唯一可以做出的选择。除此以外,赵国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其实赵国此战的真正悲剧,就是以一个小国的力量,去独自对付强大的秦国。

赵国的国民经济储备,固然经受不住这样的消耗,但赵国可以与其他国家联盟,比如,向富庶的齐国等国借粮草,求救兵。但从当时的列国局面看,做到这一点,似乎比战胜秦国更难,这时期的秦国,在对外政策上做出了调整,采取了范雎的"远交近攻"之计,对远离秦国的齐国等国,采取暂时通好的政策,但对邻近秦国的韩赵魏,则摁住了猛揍,即使不能灭掉它们,也要最大限度地削弱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