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归了西,曾经被他踹下车的嫡长子刘盈继位称帝,史称汉惠帝。刘盈这个孩子心地善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一个"仁弱"的孩子。他当了皇帝之后,基本上就是心狠手辣的吕后执政。
刘邦生前专宠他的小媳妇儿戚夫人,没少挤兑吕后和刘盈,这次吕后掌权,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狐狸精"。戚夫人被吕后剃光了头,穿上囚衣,带上夹板儿,关进永巷让她干粗活。吕后这么做目的就一个,出一口恶气。
可惜这个戚夫人太年轻,不懂得隐忍,干活的时候嘴也不老实,经常嘟囔一句话:"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大概意思就是说,我的儿子刘如意可是赵王,我却在这里受折磨,如果我儿子哪天知道此事,一定会给我报仇。
吕后是刀光剑影里走来的女人,自然不会吃这一套,既然戚夫人倚仗自己的儿子,她索性就要杀了赵王,断了她念想。刘邦临死前托付周昌保护刘如意,但是他哪里斗得过吕后,最终赵王刘如意不得已之下,还是奉诏来到京城。
刘盈虽然心地善良,但是他不傻,吕后诏赵王进京,他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自己母亲想干嘛,于是早早的去灞上迎接赵王,进京之后与他一起同吃同睡,吕后气得直跳脚,却没有半点机会下手。不过,刘盈再护着刘如意,也总还是有不周到的时候。
公元前194年的一天早上,刘盈早上起床去打猎,叫刘如意一起去,刘如意年纪小贪睡,就没能起来,刘盈只好自己出去打猎。赵王刘如意落了单,这件事儿被皇宫内负责监视的太监报告给吕后,吕后急急忙忙的派人带着鸩 酒,去皇帝寝宫将睡梦中的刘如意给毒杀了。
太后使人持鸩饮之。--《资治通鉴》
古代皇室杀人,很多时候都是用鸩酒毒杀,这样的死法是留给位高权贵之人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吕后用鸩酒杀人不止一次,他后来还想故技重施,用鸩酒毒死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只不过刘肥的运气好,他拿着鸩酒给吕后敬酒的时候,刘盈不知是母后计,起身一起端起鸩酒敬吕后,给吕后吓坏了,赶紧起身打翻刘盈手中的鸩酒。
毒酒一般都有腐蚀性,撒在地上肯定有不同于普通酒的反应,而且吕后的举止太奇怪,刘肥就没敢喝这杯酒,逃过一劫。事后打听明白咋回事儿,赶紧给吕后送礼讨好,这才保住一条命。
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
说起古代的权贵,一个比一个狠辣,吕后毒杀的毕竟还都不是亲生的儿子,而且都是王。到了王莽时期就不一样了。在皇权的诱惑之下,王莽无法自持,最终将自己的毒手伸向孝平帝,用鸩酒将其毒杀了。
说起这用鸩的高手,还得是女人掌权者,要不怎么说"最毒不过妇人心"呢,其中慈禧太后就被这句话形容的淋漓尽致。晚清重臣赵舒翘就很倒霉,因为得罪了慈禧太后,被冠上" 庇拳启衅"的罪名,为了维护皇权,不失人心,慈禧太后让赵舒翘自尽,而赵舒翘选择的自尽方式,便是饮鸩身亡。
初饮金,更饮以鸩,久之乃绝,其妻仰药以殉。
金碧辉煌的皇宫,历史上每天都上演着血淋淋的事件,而这些古代皇室亡命之事,很多时候都有"鸩"的身影出现,那么,这个"鸩"究竟是今天的什么动物呢?"鸩"在史料中确有记载,而且还不少,虽然也有出入,但是大体还是一致。鸩是一种鸟,体型很大,郭璞说"鸩大如雕",而在《广志》中记载是"大如鹗"。这个雕体长一般是70cm左右,而这个鹗的体长则高达1.6m左右,从这两个记载来看,鸩的体型很大,应该是体长在一米以上的大鸟。
再根据《尔雅翼》的记载,"鸩似鹰而大,状如鹗,紫黑色,赤喙,黑目,颈长七八寸。"可见,鸩不仅个头很大,而且脖子很长,喙是红色。至于眼睛的颜色和身体的颜色还不能确定,史料中记载与《尔雅翼》并不一致,有说黑眼睛,还有说红眼睛,而身上的颜色则更加丰富,有说紫黑色,也有说黑色,还有说紫绿色等等。
这样看来,鸩是一只外形像鹗,身材像鹰的一种大鸟,而且眼睛有红有黑,身上的颜色更是五彩斑斓,记载不一。
鸩的外形已经够称得上奇鸟了,不仅如此,鸩的习性更是奇特,这种鸟的主要食物居然是动物们避之不及的"蝮蛇",也就是咱们口中常说的毒蛇,而且它还是个杂食鸟,不仅仅吃毒蛇,还吃野葛。它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毒。
鸩的身体对于蛇毒似乎有天生的克制作用,但是它自己不中毒不代表不毒别人,这个鸩常年吃这些毒物,自己本身也成为一种毒鸟,史料中关于鸩的毒性记载描写极为可怕,让人望而生畏。
在《尔雅翼》中记载"其 屎著石 , 石皆黄烂 , 饮水处, 百虫吸之皆死 , 惟犀角可解"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鸩真不愧是一只毒鸟,它的鸟粪落在石头上,石头都会因为它的毒性而黄烂,鸩饮水的地方,周边的虫子全都会死,而鸩的毒,只有一种解药,那就是犀角。
不仅如此,在《铁厓集》中的记载更为吓人"巢下数十步, 皆草不生也" 。鸩之所在,寸草不生,大有"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的洒脱和魄力,当然,如此"潇洒"的代价便是孤独,它这种毒物,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朋友,可能只有犀角才能缓和它的孤单吧。
鸩是如此毒物,它的一身都充满剧毒,羽毛自然也不例外。像吕后鸩杀赵王和齐王的时候,这个"鸩酒"就是以鸩的羽毛制作而成,史料记载"以其(鸩)羽划酒中 , 饮之立死"。
根据以上对于"鸩"的描述,这种走到哪里都是带来死亡和枯萎的毒鸟,在今天还真找不到类似的品种,除非是去掉其中的一些描述,才能找到和它相仿的种类,否则这种的鸟类存在世上,太过骇人听闻。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位叫鲁笔的人曾经就对于鸩是什么鸟发表过观点,他认为 "鸩即孔雀,血毒人。"他的观点根本没人理睬,因为当时的主流认为鸩是一种古代传说捏造的鸟,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其实仔细想想,孔雀与鸩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五彩斑斓的身上羽毛,长脖颈,体长等等,都与古人对 鸩的描述有所相近。
最重要的是,在美国艾克曼的《野兽之爱》之中有记载,孔雀的羽毛管里发现剧毒的毒液,这一点又能够与"(鸩)羽 划酒中 , 饮之立死"的记载相互印证,让人不得不怀疑,或许古代的鸩,真的就是今天的孔雀也说不定。
有一点可以肯定,到了清朝时,史料中所记载的"鸩杀",其性质与汉朝时的"鸩酒"已经大不相同,清朝时的"鸩杀"已经开始泛指宫廷毒杀,至于毒酒中的成分,未必是取自于鸩羽,多是用砒霜下毒于酒中,慈禧太后鸩杀赵舒翘的毒,后来就被证实是砒霜而已。
《山海经》中记载的"女几之山…… 其鸟多鸩。"女几之山则是当今河南宜阳县, 又称石鸡山 。只不过近千年时间如浩渺云烟飘散,如今的河南宜阳县,再也不是"多鸩"之地,不过却有很多孔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