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中国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刘邦在"汜水之阳"--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称帝,建国号为汉,史称西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用这个朝代作为自己民族的称呼,可见这是一个朝气蓬勃而伟大的时代。
汉高祖登基不久,在雒阳县(今洛阳)南宫召开酒宴庆功,据《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记载,刘邦问大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在大臣们的一番恭维后,刘邦说了这番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认为正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运筹帷幄,治理国家,奋力拼杀才是其取得天下的原因。后来,人们把张良、萧何、韩信合称做"汉初三杰"。
我们在看看被刘邦和项目干掉的强秦吧,秦国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攻灭六国,商鞅变法制订的"制軍爵"奖励政策无疑是重要的激励制度。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依靠这种赤裸裸的激励手段,秦军将士人人奋勇冲杀,抢钱、抢粮、抢女人!战阵对面的仿佛不是敌人,是堆堆粮食、钱、女人。
而项羽则是那个年代最勇猛最骁勇善战、最年轻有为的人,没有之一。贵族出身、高大、英俊、武功高强、身边还有美人相伴。自从江东带800子弟杀入咸阳,每战无不身先士卒,阵前冲杀。在那个尊崇贵族的年代,他的人格魅力真的没法抵挡。
我们来看看史记中对项羽最经典的巨鹿之战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惶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只要项羽喊一声:兄弟们,跟我上,身边从来不乏勇士!
刘邦、强秦、项羽,当我们把三者并列比较,可以看到很有趣的现象。秦军无疑拥有当时最好的激励制度,项羽的楚军则拥有最能打得老大,但是拥有人才汉军才是他们的最后终结者,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为什么偏偏是寂寂无名的刘邦笑到最后?由无赖到亭長,再后当个"沛公"的時候都快五十啦!声望上也就沒有什麼号召力了,今天投靠这个,明天依托那个。按今天的话说,既没品牌也没资金。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奥格威法则(Ogilvy's Law)认为如果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奥格威法则强调了人才对于企业成功的重要性。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刘邦对人才的重视、重用成为他手中的核武器,
人才!人才!还是人才!,当初刘邦在丰西芒砀山泽斩蛇,举起反抗暴秦的义旗夫人时候,我们来看看他的员工队伍吧,也就是几个小吏(萧何、曹参)、屠夫(樊哙)、小贩(周勃)之流。没有什么名将大咖,甚至连"职业军人"都没有,净是一些无组织无纪律的"亡命之徒"。武器就更别说了,与秦军的金戈铁马相比,也就是个"揭竿而起"。如果按现代管理理论与竞争分析,刘邦的企业从一开始就别办了。
但就是这个条件,在刘邦手上却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像广东人过年做煎堆一样,迅速壮大。建立起萧何、张良、韩信的高管团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越战越人数越多。源源不断的粮食、兵员、钱财,在与群雄逐鹿的过程中让刘邦可以笑到了最后。如果把刘邦建立的汉朝当成一个组织的话,其打天下的过程也是这个组织生存与发展、参与竞争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刘邦有两点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1、组织架构:从组织上看,是组织目标的明确,责任到人,有强大的执行力。尤其重要的是,这个目标最能满足当时客户的需求,而且说到做到。刘邦,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自己的生存参加或者支持起义成为了一种必然。与此同时,刘邦所到之处"约法三章",极少杀戮。鼓励民众发展生产,奖励耕作,减少税收,礼贤下士,就是最大满足人们对领导者的需求。这就难怪当他和项羽屡败屡战时,关中(原秦国的属地)却给了刘邦前线最大的兵员支撑。所以说,不管你的企业规模刚开始时是大是小,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则决定你的企业未来能否做大的。
2、懂得分利: 张良告诉刘邦:"可以帮助您打败项羽的人,共有三个,九江王英布、彭越、韩信。您把土地分封给这三人,一定可以消灭项羽!"于是韩信被封了齐王,后改封楚王;彭越被封为梁王;英布被封为淮南王;之后,三人会师垓下,霸王别姬之后,自刎乌江。如果说,当年秦军的"制军爵"是一种面对普通员工即时奖励分配的激励机制的话,那么刘邦玩的是以"分封制"为基础的对核心人员的长期回报方案。因为对刘邦这样的一个"后进者"来说,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则是整个天下。于是他更注重"筑台拜将"与"分封疆土"。因为他知道,人才对于一个"弱者"、一个"挑战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也知道,对于"强者"来说,需要的是严明与规范,而对于所谓"弱者"而言,更需要的是目标与包容。
所以刘邦的崛起是一种偶然和必然的奇妙组合!对于一个团队来讲,任何因素都没有人才重要,只要人才接受团队的规则,并积极发挥作用,成功仅仅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