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臣徐庶:一生不献一计,为何曹操还要善待这个''闲人''?(2)

2023-08-14 14:42     360kuai

果不其然,徐庶听闻母亲被抓,方寸大乱,不得已只能告别刘备,寻找自己的母亲,临走之际,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位知名的贤才,并且向刘备保证,尽管自己身在曹营,但是绝对不会向他献上一谋一计。 然而,悲惨的是,徐庶的母亲也是性格刚烈之人,见到儿子竟然为了自己抛弃了刘备这样的明君来到曹操账下,一怒之下竟然自缢而亡,可怜徐庶不论是忠还是孝竟然一件事情都未做到。 徐庶遵循了与刘备的约定,虽身在曹营,但他始终一言不发,宁愿埋没了自己一身的才华也不愿意为曹操献上一计。 曹操见到这样的徐庶,虽然心中无奈,痛心疾首,但也不忍心将其抛之杀之,遂将其封为了座上宾。


曹操为何执意要招揽徐庶? 曹操不惜以母相逼,也要将徐庶招入麾下,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和顽固?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道,曹操是个求贤若渴的人。他曾三次发布广纳天下贤臣的号令,召集天下贤臣为其所用,而徐庶展现出的才干和智慧,正是使得曹操生出此心的原因之一。 其二,在曹操看来,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所谓的人才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如果对人才的认定标准过于苛刻,那么便没有人才可用了,所以但凡是对自己有自信的人才,曹操都会委以重任,而徐庶是毛遂自荐前往刘备之所的,倘若没有足够的智慧和才能,何人敢毛遂自荐?况且还是打天下这般大业? 曹操渴望求贤的心态到了后期已经有了一些病态,他曾说:''不仁不孝而有用兵治国之术可用之。''意思是说即便这个人不仁不孝,但是如果他在用兵打仗治理国家方面却有着出色的见解的话,也可以用之。 而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也很常见,如陷害同门的庞涓,虽然不仁不义,但在领军打仗上,当时整个魏国都没有能出其右者。从曹操的言语中可以看得出他对贤才的渴望之深。 其三,曹操心胸宽广,只要是贤才,即便对方是敌对的阵营,他也愿意不弃前嫌,委以重任,陈琳便是最好的例子。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令陈琳撰写檄文声讨曹操之罪,陈琳领命,共写出了长达数千余字的声讨檄文,将曹操的贬的一无是处,其中不乏一些骂祖骂宗的话语,当时,曹操因染恶疾而头疼欲裂,听闻陈琳的檄文,竟然惊出了一身冷汗,恶疾也因此而吓得痊愈了。 官渡之战之后,袁绍,袁尚亡,曹操破城抓住了陈琳,若是一般人见到这辱骂自己祖宗的人定然会将其粉身碎骨吧,然而曹操却对此事一笑而过,他不仅没有杀掉陈琳,反而还对陈琳委以重任。曹操曾言,陈琳所撰写的文章我竟然不能挑出一丝毛病,对其修改一字。 曹操自己本就是个诗人,留下了诸如《观沧海》等传世名作,其文化造诣也绝对不低,可面对陈琳的文章之时他竟然只能做一个看客,可见陈琳的能力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