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朝廷财政困难,为什么能一直支付巨额赔款?

2023-11-06 08:42     360kuai

最重要的一招就是借钱。

《走向共和》里李鸿章对盛宣怀讲起借洋债的经验来,说:"借少了你是他孙子,借多了他是你孙子。"

晚清朝廷偿付巨额赔款,大概也是这个思路。

有人说,清廷赔款付不清,列强可以直接拿枪来抢啊。可列强不远万里前来,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好不容易拿了特权,割了土地,开了口岸,设了租界,回头你告诉我大清朝由于支付赔款而经济崩溃,只能压榨人民,最终激起民变,分崩瓦解了,那列强还找谁要钱去?

可是,清廷岁入就只有8000万两白银啊,《马关条约》动辄就要大清赔2亿两白银。列强是既想要钱,又不能逼死大清朝,怎么办?

没办法,只能继续借钱给他填窟窿。

仅以《马关条约》赔款为例,清廷为此大规模向美、德、俄、法等列强举借了三次外债,可直到清朝灭亡,这钱都还没有还完。

不过,列强的钱也不是白借,要靠清廷出卖自己的一些利权来交换,比如开矿、筑路等。

当然,清廷自己也不能只靠借钱活着。越是财政困难,越是要想办法搂钱,所以晚清财政收入的来源,要远比清前期多得多。

第一是海关税。

清前期也有海关税,可那时候真正对外开放的只有粤海关,粤海关赚的钱确实不少,但其中的贪腐肯定更多,而且完事基本都把钱上交给皇家的内帑。这是皇帝的私房钱,不属于政府财政收入。

但随着咸丰同治年间,在英国人的协助下,清廷设立了总税务司,并在全国各港口推行现代海关制度,晚清的关税收入与日俱增,成为国家财政的大宗收入之一。

第二是厘金。

厘金是一种商业税,最初是为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费而临时开设的,后来被固定化,成为晚清重要的税源之一。

所谓厘金,就是针对商品收的税。简单说,只要商品经历转运和交易,就要收税。比如一件商品,在起运地收一次税,到达目的地还要收一次税,中途政府还会在交通要地设卡,再征收若干次厘金,好不容易到了地方,进了商店去卖,还要收厘金。

由于针对同一件商品要反复征收多次厘金,所以厘金收入颇丰,遂成为晚清政府一大新的敛财方式。

第三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厂。

最初清廷是禁止民间资本进入工商业的,所以在洋务运动中官方搞了一批官办企业,后来又有官督商办,但彻底的商办侍中不被允许。甲午战争后,面对大宗赔款的压力,清廷被迫允许民间开办企业,由此,清廷获得了大量的工商业税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