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内宫24衙门之一,司礼监如何崛起,成了钳制内阁的利器?(3)

2024-05-13 15:22     360kuai

不过,皇帝直接负责审核内阁的票拟,宦官们还没有直接干政的机会。10年以后,明宣宗去世,仅仅8岁的明英宗登基,太皇太后张氏辅政。但由于男女有别的原因,太皇太后不能直接与内阁大学士们商议政务,只能有内阁上报的票拟,根据自己的看法进行批红。此时,太皇太后基本上是口述,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们,根据太皇太后的意思,按照书面用语进行批红。从这个时候开始,司礼监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在《明史》上对太监干涉有详细的记载:"国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期智巧,逢其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卒于魏忠贤。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虽间有贤者,如怀恩、李芳、陈矩辈,然利一而害百也。"

在明英宗、明代宗时期,司礼监还主要根据皇帝的意思批红。但从明宪宗开始,明武宗、明世宗等几代皇帝先后怠政,内阁承包的票拟,司礼监开始在皇帝提出大概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批红。对于这一点,《明史》中也有记载:"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遵照阁中票来字样,用朱笔楷书批之,间有偏旁偶讹者,亦不妨改正。遂专掌机密,凡进御章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的地位逐步提高,相当于外朝的内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