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朝一普通官员,皇后却主动要认他为叔伯,从此一路高升(2)

2024-04-03 17:42     360kuai

而真正令郑氏贤名远播,且成为她人生一大亮点的是另一件事。靖康二年(1127年),郑氏和徽宗双双做了金国的俘虏。郑氏明知性命难保,但不忍父亲郑绅和自己一起遭罪,就斗胆找到金军统帅粘罕,求他放过郑绅。粘罕不由对她刮目相看,答应了她的请求,派人将郑绅送回城中。

其实,郑氏的后位得来不易。大观四年(1110年),郑氏入主中宫的消息刚传出,就有部分朝臣反对,理由简单明了-郑氏出身不高,统领后宫难以服众。郑氏最终虽得到徽宗的力挺,但出身成了她挥之不去的痛处。为抬高身份,她决定找个出身高贵的人做亲戚,把自己的名字续到对方的家谱里。

经多方查询、反复筛选,郑氏认为礼部员外郎郑居中很符合标准-虽官职不高,但有进士文凭,还出身于开封的名门世家,便迫切地希望和他连亲。郑居中当然明白他和皇后同姓纯属巧合,但皇后主动示好,自己又不吃亏,何乐而不为?于是,郑居中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郑氏的叔伯兄弟,在郑氏的大力引荐下,他很快晋升至距宰相仅一步之遥的同知枢密院事。

后来,郑居中与蔡京为谋宰相之位,从暗斗变成明争。郑居中希望郑氏多为自己吹吹枕边风,但郑氏未能使他如愿。不是郑氏无私,而是她非常清楚,蔡京经营多年、势力庞大,而郑居中不论人脉还是手腕,都和蔡京相去甚远。多年后宫生活使郑氏渐渐悟出一个道理:政治斗争就像走钢丝,一脚踩空,万劫不复。

权衡利弊后,郑氏对徽宗说:"臣妾回娘家省亲,见居中与父亲往来。坊间传闻他招权纳贿,陛下应加以禁绝,允许御史弹劾。"由于郑氏落井下石,郑居中做宰相的美梦完全化作泡影,连同知枢密院事的官职也被降为吟风弄月的观文殿学士。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