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缅甸军队四处活动,使用火枪对清军予以重大杀伤,缅兵虽然屡战屡胜,但也很清楚本国军队主力远在暹罗,无法长期与清朝抗衡,压力颇重。所以,其作战目标就是以战逼和。于是,在楞木前线,缅将莽聂渺遮请求议和,但清兵要求缅甸递交降表称臣,谈判破裂。不久,楞木及铁壁关清兵被北路缅兵严重威胁后路,清兵狼狈撤至陇川。缅军主力四千余人攻入铁壁关,进军陇川。
在陇川,两军再次爆发大战。清兵战线崩溃,一路溃逃而回,兵员虽然丧失不多,但军械枪炮丢弃很多,而总督杨应琚仍以克捷奏闻。云南提督还想调兵三面围攻,但实在力不从心,无法有效组织反攻了。杨应琚也由之前的雄心壮志转为胆战心惊,赶紧派人到陇川命令朱仑与缅兵议和。议和后清缅双方只是暂时停战, 不久又打起来,清军虽有小胜,但是依旧伤亡惨重,杨应琚依旧以捷报上奏。
杨应琚一味按照前线清兵的捷报上报给乾隆皇帝,前后上报五六次之多,斩杀缅甸军队数万,但是战事依旧紧急,前方不停的要钱要粮要兵。乾隆感到很怀疑,于是派侍卫前去秘查, 侍卫将真实情况报告回来后,乾隆皇帝震怒,于二月将前线将领李时升、朱仑逮捕进京处死,三月,又将杨应琚逮捕进京赐死。
此时清朝已经处死了两位云贵总督,封疆大吏了。而更让清朝担忧的是,缅甸大军已经攻占暹罗,准备撤兵回国,向北部集结。乾隆皇帝依旧对缅甸抱有轻视的态度,他决定撤换绿营兵,使用满洲兵来作战,清廷当时还有人想请暹罗出兵相助,但是被好面子的乾隆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