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曹操立下大功,为何下场凄凉,十个字道出根本原因(3)

2024-09-02 12:43  360kuai

虽然曹操在当世人眼中"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然而在其一生中,并未真正称帝。有人据此为曹操洗白,然而事实上,建安十七年,董昭等大臣就曾经密谋要上书献帝,为曹操加封国公,并进九锡礼,然而此举最终被荀彧制止(见《三国志?董昭传》)在古代九锡之礼实则为臣属篡位之必备手段和信号,一旦有臣属加封此古礼,也就意味着原先的政治格局将再起波澜。然而这一切却被荀彧连打带消的制止了。

"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这是当时荀彧用来制止曹操受九锡之礼时的劝告,他警告曹操,一旦其受九锡,那么原本忠于汉室的大臣必然会站出来反对。此句图穷匕见,直指曹操要害,《三国志?荀彧传》载,当荀彧做出这番表态后,"太祖由是心不能平"。而这也成了曹操和荀彧两人之间不可弥合的矛盾来源,对于曹操来说,献帝不过是其掌控下的一面旗帜,用以封堵世人的悠悠众口,即使尊其为君,也不过一木偶神像,立于殿堂之上罢了。

然而,令曹操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第一谋臣却真的笃信了自己原先的豪言壮语,道不同不相与谋,在这之后,荀彧几乎淡出了曹操的核心权利圈子。即使是之后征伐孙权这样的大事,后者也多以劳军之事令其滞留。这个曾经参与了曹操几乎所有重达决策的谋士,最终因言获忌,忧郁而死。

在迎奉汉献帝之后,曹操最大的疑虑就是若有汉献帝在朝,自己手下将士究竟会效忠于何人,正是荀彧劝他打消了这一念头,然而也正是荀彧,成了他心中最大的"变节者"。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本来用于形容徐庶的一句歇后语,在这里却成为了荀彧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