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积极的在下面留言评论说出你的观点!
小编每日将会为您带来有温度的娱乐周边报道,欢迎收看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调整明朝的"海禁"政策,允许在福建月港进行了民间的对外贸易,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标志着明朝推行了200年的海禁政策终于有所松动,民间贸易开始合法化。这次开关后,明朝对民间贸易依然有着很大的限制,但毕竟还是提供了一个窗口。随后,明朝和世界的经济联系得到了加强,中国开始被纳入西方建立的世界市场。这不仅仅对明朝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西方宗教和文化向中国的传播。
一,海禁和走私贸易
15世纪,人类进入了海洋时代。从1415年葡萄牙开始探索大西洋开始,到15世纪末,西葡两国已经发现了美洲和印度的新航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运动开始兴起,美洲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葡萄牙垄断了印度洋的贸易。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殖民势力已经到达了东南亚和中国东南沿海。
大航海运动
然而和西方的殖民扩张相反,明朝却推行了严格的"海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难以对付海盗和倭寇势力,于是实行了饮鸩止渴的做法,禁止了民间的对外贸易,甚至禁止出海打渔。此后的200年,明朝的民间贸易一直没有得到允许,沿海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打击。
倭寇活动范围
在民间贸易被禁止的同时,明朝极力推行朝贡贸易。所谓的朝贡贸易就是官方垄断的经济来往,它是以"朝贡"和"回赐"的方式存在。朝贡就是其他国家在名义上宣称臣服于明朝,并且派遣使团到明朝来"进贡",进贡的物品一般来说都是一些奇珍异物、珍禽异兽,如珍珠、宝石、珊瑚、香料、木材、野兽等,就是一般的土特产也是可以的。这些进贡的物品主要是归皇室享用,对民间经济几乎没有推动作用。而回赐则是明朝对进贡的使团回礼。由于明朝推行了"薄来厚往"的政策,因而回赐的数额十分惊人,一般都超过进贡物品价值的四五倍以上,回赐的宝库丝绸、铜钱、金银等。在明朝这种政策的利诱下,出现了"万国来朝"的虚幻景象。实际上,明朝的国库难以承受如此重大的消耗,因而明朝一开始就规定了各国来朝的次数和规模,在永乐帝之后,朝贡贸易也开始走向衰落。
嘉靖二年,受到日本"争贡之役"的影响,嘉靖皇帝加强了海禁,废除了市舶司,明朝的朝贡贸易也几乎陷入了瘫痪。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和日本正常贸易基本宣告中断。在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之后,兴起的就是走私贸易。走私贸易,自古有之,在明朝海禁政策下,民间贸易就基本以走私的方式存在。而嘉靖皇帝加强了海禁,反而更加刺激了走私的兴盛。《明世宗实录》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他们"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方物,利可十倍"。
争贡之役
明朝政府为了打击这些私商,出台十分严密的法律条款。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将禁止出海贸易写入了《大明律》,并且实行了连坐法,鼓励民间告发。在海禁严厉的情况下,许多海商也就成为了海盗,而明朝就一概称为"倭寇",进行严厉的围剿。《明史纪事本未》记载"市舶司罢,而利权在下。奸豪外交内囧,海上无宁日矣"。当然,这些"倭寇"除了进行了走私贸易之外,还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如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倭寇在宁波台州"攻掠诸郡邑无算,官民廨舍焚毁至数百千区"。1550年,负责东南剿灭倭寇的纨受到弹劾而自杀。从此,东南一带的海防日益废弛,"倭寇"更为猖獗,"毒东南者十余年"。
嘉靖时期最大的海盗头目:汪直
二,明朝的财政危机和"开关"
明朝中期以来,由于国力由盛转衰,土地兼并严重,经济开始衰退,国家财政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财政收入难以保障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却不断的增加。明朝中期,屯田制遭到了破坏,募兵制兴起,军事开支就增加了不少的一笔。同时,明朝的官僚机构也在不断膨胀,明朝初期,全国有28000多位官员,到了明朝中期已经增加到了10万多,而明朝之前官员最多的北宋也不过34000多官员。在加上官僚的贪污腐败,嘉靖期间的大兴土木,自然使得国库更加空虚。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嘉靖期间不断加重地方的赋税,"由是度支为一切之法,箕敛财贿,题增派、括赃赎、算税契、折民壮、提编均徭、推广事例兴焉"。各种苛捐杂税的兴起,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
明朝货币
明穆宗上台后,财政危机更为严重,史称"府库久墟"。这时候,明朝的有识之士就提出了开放海禁,以收取关税之利。另外,嘉靖年间的戚继光等人大力肃清倭寇,使得沿海地区相对安宁了下来,这给开放海禁提供了一个条件。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诏告群臣:"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穆宗于是批准了该请求,宣布调整贸易政策,允许民间商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明穆宗
隆庆开关的主要内容为:开放福建漳州月港,并设立海澄县,督饷馆,以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沿海所有对外贸易的商船,必须到月港办理手续,并在此装货出港、入港验货;所有的船只必须申请"船由""商引"等凭证才能出海;出海的时间有严格的限制,如果超过时间没有归国,就按照"通倭"之罪处理;所有船只和商人不准和日本进行贸易,否则按照"通倭"之罪处理;到达东西二洋的船只各限制在44只以内;严禁携带硝黄、铜、铁等物品出海。
明朝从1567年隆庆开关之后,此后的几十年,海禁政策都是出于相对宽松的局面。但是必须要注意,隆庆开关的范围和深度是远远达不到真正的"开放"的。除了月港之外,全国其他地区依然出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另外对贸易的对象、规模的严格限制,这也让开关的效果大打折扣了。由于和日本的贸易依然是不允许的,因而明朝后期东南沿海的海盗集团依然十分强盛,如郑氏集团就在明末兴起,他们通过垄断中日之间的走私贸易而大发横财。
郑氏活动范围
三,隆庆开关的影响:开始将中国纳入世界体系
虽然隆庆开关实际上是一口通商,但是对中国的影响依然巨大。当时,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国已经将世界连城了一个整体,垄断着世界的贸易。如当时的西班牙就垄断了全球80%的黄金资源。隆庆开关后,使得中国也开始被纳入到了这些西方国家建立的世界贸易体系。月港开放后,明朝的大小商人争相购买和建造大船,将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特产卖向东西二洋。西班牙为了和中国进行贸易,在吕宋岛马尼拉建立了大宗货物交易场所。
明朝瓷器
当时西方殖民者向明朝输入的产品主要有玻璃、枪炮(如"佛郎机炮""红夷大炮"等)、毛织品、美洲作物等。明朝后期,国内先进的枪炮基本从西方国家引进。但是总体上来说,明朝的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这些白银许多经过西班牙在美洲开采后,就直接运往了马尼拉进行交易。1602, 西班牙驻墨西哥殖民当局向马德里报告:"每年从阿卡普尔科运往马尼拉的白银,总共有 500 万比索,1597年高达 1200 万比索。"而这些白银基本都流入了中国, 1586有人自马尼拉写信给西班牙国内说:"此处有大量白银及银货交换中国物品, 此项银及银货,除一小部分残留本岛外,其余大部分,均由华人运回中国 "。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使得白银迅速取代了其他流通货币,成为了中国的主要货币。白银的流入,也为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创造了条件。
白银
除了白银之外,西班牙等国从美洲带来的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等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人口的巅峰基本维持在6000万左右。由于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为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创造了一个条件。清朝时期,这些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推广,大大增加了中国的人口容量。清朝初期,全国人口不到5000万,然而到1840年已经达到了4亿。
对外进行贸易必然会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明朝后期,由于朝贡贸易衰落,官府手工业走向了衰落,相反,民营手工业却走向了兴盛。在许多的城市,纺织业空前繁荣,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工商业繁荣的影响,明朝的经济作物得到了广泛的种植,棉花、甘蔗、烟草、茶叶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不过,由于隆庆开关的深度和广度十分有限,其对商业的推动作用也不应该有过高的估计。明朝后期商业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和白银货币化、商品市场扩大和走私贸易有很大的关系。
明朝出现的花楼机
隆庆开关之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就多了起来。此时西方在科技和文化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如徐光启等就开始学习西方的文化,开始出来了"西学东渐"。明朝后期,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了中国,并将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知识传入了中国,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先河。不过,当时的西学还主要在上层士大夫中流传,并且只有少数人接受,这使得中国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的大好机会。
利玛窦和徐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