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发芾先生曾经在作品之中谈到,教科书之中提到鸦片战争之时,总是描写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历史,但其实不然。相反在史料的记载之中,清朝百姓不但没有帮助清政府抵抗外来侵略者,甚至投入英军的队伍。
比如清朝百姓在面对远渡重洋的英国军队之时,主动出售提供粮食蔬菜,而在珠江,英国军队与清政府大战之时,两岸两边围满了观望群众,犹如在菜市口杀人一般热闹。
在教科书的记载之中,三元里抗击侵略者乃是最为典型的事例,但其实不然,三元里人民之所以举起大旗抗击侵略,纯粹是因为英国侵略者侵犯当地女性,引起人们的反抗,这与教科书上所记载的,三元里人民身上所背负的民族大业与爱国情怀可能略有差异,出发点是完全不一致的。
清朝百姓的思想觉悟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仍未全部觉醒。在英国军队打开虎门大门之时,清朝舰队被英国军队击退,两岸百姓皆是冷漠观望,甚至有如观赏马戏团表演,现场发出一阵欢呼声与唏嘘声。后期多位历史学者认为,圆明园并非是毁于英法联军之手,而是灭于当地百姓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