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吴王夫差不杀勾践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3)

2023-12-11 14:22     360kuai

《越公其事》记载:夫差不杀勾践,是因为有着不得已的情况,当年夫差兵围会稽山,勾践则是谴使文种求和。夫差见状,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而是与伍子胥商量,觉得当年先王"天赐衷于吴",因守不住而被驱逐回来,现在眼下形式不容乐观,我军伤亡也严重,加上离我们自己的国家路途遥远,后面的补给应该难以运送,反观勾践8000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态,如此对阵,由恐不妥,于是这才答应勾践的投降。

"吴王曰:'今我道路修险,天命反侧,岂用可知?自得吾始践越地,以至于今,凡吴之善士将中半死矣。今彼新去其邦而笃,毋乃豕斗,吾于胡取八千人以会彼死?'申胥乃惧,许诺。"

其实对于这一段我们就可以看出,夫差分析的却是有道理,面对勾践的投降,权衡了利弊,毕竟战线拉的过长,补给成问题,再者双方都损失惨重,而不接受勾践投降,面对可能是那8000人殊死一战,比对之后,夫差没有完全必胜的把握,所以才答应勾践投降,这也算的上上之策。

而且夫差也并没有刚愎自用,而是凡事三思与伍子胥商量,也并没有爆发什么言语冲突,反而是一团和气:"申胥乃惧,许诺"。

再者夫差也没有过嚣张跋扈,反而有一副仁义之君的态度,面对勾践臣服之请后,夫差"孤所得罪,无良边人,称尤怨恶,交构吴越"、"孤用愿见越公,余弃恶周好,以徼求上下吉祥",反而是一副谦卑致辞,可谓是仁义之至,不仅没有胜利者的威严言词,反却想失败者的求和一般。这让人不得不觉得夫差是一位谦谦君子。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走过,我们下期再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