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陆抗担任军职,视麾下的士兵如同家人,绝不克扣军饷,喝"兵血",又严肃军纪,绝不骚扰百姓,使得吴国的军民大为佩服。
后来他与诸葛恪换防,他不像其他将领那样毁坏军营,不让后来之人坐享其成,而是直接带着人走了,诸葛恪进入他的军营的时候发现军营就像是新的那样,设施十分齐全,令他极其惭愧--因为诸葛恪遵循常例,破坏了原有的军营。
一系列公忠体国、无私奉公的行为让吴国的百姓似乎再次见到了当年风采非凡的大都督陆逊,已经是垂垂老矣的孙权意识到了先前的大错--有如此的儿子,又怎么会有居心不正的父亲呢?
于是,差不多在临死前,近乎道歉地对陆抗说:"以前我听信了谗言,跟你父亲的君臣之谊无法善终,对你也不公平,现在你把我以前问责的书信都烧了吧,千万不要让别人看见。"
在那个封建的年代,能够让一位君主向臣子道歉,追悔以往的过失,如果不是臣子能力非凡,道德高尚,又怎么可能呢?自古以来,一个家族能出现一位杰出的人物很简单,但要想像陆家那样能够接连出现人杰,恐怕是不易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