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半路出家。秦琼一生跟随的主子很多,他最开始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来跟随隋朝名将张须陀去围剿李密。结果轻敌的张须陀死于李密的妙计之下,而秦琼走投无路之下,投靠了裴仁基,再接着跟着裴仁苦转投李密。李密对其很器重,任命他为帐内骠骑。李密死后,秦琼投靠了王世充,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秦琼做出弃暗投明之举,他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成了秦王李世民手下的大将。总之,秦琼尽管立下赫赫战功,但因为他"半路出家"的特殊政治背景,不免受人排挤,不免引人猜忌,唐太宗在给功臣排名时,也不得不考虑这一因素。
二是英年早逝。秦琼虽然勇猛,但毕竟是血肉之驱,他多年征战,因为负伤太多,导致了疾病缠身,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也正是因为伤病,他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再后来,一直卧病在床的他几乎没有参与政事,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秦琼病逝。
而秦琼去世后,唐太宗特许把他葬入昭陵,在他墓前立石人石马以表彰其生前战功,并且追赠他为徐州都督、胡国公。五年后,分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唐太宗依然能秦琼留有一席之地,已经是仁致义尽了。